以灵活、智能、安全的
自主移动机器人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落子武汉经开区2年
法睿兰达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法睿兰达”)
飞速成长
其自主研发移动机器人
调度系统等全产业链产品
已在国内22个省份
近百家企业得到应用
覆盖整车厂、零部件、锂电等
泛汽车工业领域
▲法睿兰达厂房,各种移动机器人在运行。
“武汉以我为荣,我为武汉代言。”6月1日,法睿兰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大伟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法睿兰达抢抓移动机器人发展的风口,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助力“车谷造”移动机器人从武汉走向全球。
今年4月,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提出,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移动机器人销量将维持40%以上的复合增速,到2027年市场销量有望超过50万台,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近年来各种新的导航技术涌现,各类细分市场领域的移动机器人横空出世,让国内移动机器人新需求层出不穷。
据介绍,法睿兰达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20%以上。拥有上海交大博士团队和深圳市领军人才为代表的技术团队,在产品的标准化研发上近乎严苛,自成立初期研发的一款产品迭代3次,前后投入近400万元,仍在精益求精打磨阶段。
步入近6000平方米的厂房,形状各异的移动机器人们正忙着测量车身间隙、装卸、仓储……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工程师指尖轻点鼠标,下达指令,一台灰紫色相间、安装有机械手臂的移动机器人随即启动。围绕汽车车身扫描一周,测量数据便出现在一旁的电子屏幕上。
▲法睿兰达研发的间隙面差测量机器人在做测试。
“它正在测量车身间隙面差。”现场工程师介绍,传统车身缝隙检测由人工采用段差规、间隙规及微分尺等测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精度较低。而法睿兰达最新研发的间隙面差测量机器人,采用移动机器人+机械手的组合,综合评估可为企业每年节省数十万元。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以企业成立年限计算,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需要拥有15—18个专利。仅成立两年,法睿兰达累计申请的专利已超过180项,发明专利比例超三成。
运营2年来,法睿兰先后获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公司员工从20余人发展至230余人,技术开发人员超一半。陆续成立5家子公司,先后在上海、苏州、青岛、广州、重庆等地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
不同于技术的全栈布局,在行业选择上,法睿兰达锚定细分市场,聚焦泛汽车工业领域赛道。
两年前,法睿兰达选择了有着“中国车谷”之称的武汉经开区。这里绝大多数的整车厂都成了法睿兰达的客户。公司厂房也从最初的800平方米扩增到近6000平方米,又即将扩增至10000平方米,新增厂房将在7月初正式投产。
得益于聚焦泛汽车工业这一战略路线,加上深耕于汽车行业平均时间在15年以上的专业团队,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法睿兰达的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其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22个省份,揽获超2亿元订单,销售移动机器人各系列产品累计超千台。
不止于此,李大伟透露,目前法睿兰达正在和美洲、东南亚、欧洲等区域企业洽谈合作,助力中国移动机器人走向国际市场。
来源:长江日报
采写:记者郝天娇 王双双 通讯员孙亚云 宋瑞冲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