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6月8日讯 今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武汉经开区实验小学学生带着“探秘自来水的前世今生 争做长江保护小卫士”的研学主题,在江汉大学张丽教授团队、华中师范大学郑旭东教授团队和学校科学组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沌口水厂和军山污水处理厂,开展“长江大保护”系列课程学习,探秘自来水的“前世今生”。
孩子们通过《污水是如何变清的》的科普讲座,对污水的来源和废水处理通用的步骤有初步了解。
进入沌口水厂,孩子们通过中控平台,查看每一条河流的水位数据和水质检测实时数据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孩子们依次走进加矾间、加氯间、反应沉淀池等制水工艺车间,观察各种现代化的制水工艺,共同见证着原水的“成长”历程。
“咦?为什么每个池子里的水都不太一样?”“我发现有的水里有泡泡,有的没有泡泡!”孩子们来到“生物王国”,你一言我一句地提出疑问。武汉军山污水处理厂工程师周洋现场为孩子们演示了水中含磷量的显色实验,讲解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的过程。当了解到微生物能“吃掉”水中污染物,是污水处理的“大功臣”时,孩子们惊叹连连,直呼神奇。
参观完“污水变形记”后,五年级的彭钰仁同学发出感叹:“一滴水的‘旅行’,有多艰难,就有多神奇!我看到自来水处理的每一道流程都很复杂,更加切身体会到每一滴生活用水的来之不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宝贵的水资源!”
据了解,武汉经开区实验小学是武汉经开区第一所国际生态学校,开设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系列专项课程。学校负责人卢欣玲表示,“美丽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后续,学校将开发更多生态教育课程,让学生广泛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传播绿色文明正能量。”
(通讯员常亦晨 胡一清)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