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二次创业新征程上“挑大梁” 武汉经开区民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原创 2023-09-08 21:11

8月28日,武汉发布“2023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名单,武汉经开区19家企业入选。

7月初,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杨浩等7名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家获全市表彰。

5月26日,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武汉举行。10个民营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签约金额达103.7亿元。

短短三个月,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频频亮相,其背后正是全区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民营企业正成为武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武汉经开区“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70%;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4%。这些“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宛如车谷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耕“专精特新”领域

经开区民营企业“小巨人”占比近八成

工厂马力开足,在手新订单充足,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产销规模持续提升,研发创新永远在路上……在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新征程中,占比78%的民营企业“小巨人”正策马扬鞭,加速奔跑,已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或“细分领域领头羊”。

在氢能源领域,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CCM技术型膜电极,其产品大批量出口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累计销售突破220万片。“去年营收同期增长近一倍,今年订单持续增长。”武汉理工氢电总经理田明星说。

▲武汉理工氢电技术人员在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操作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华砺智行落子经开区五年多,已在智能网联、智慧交通领域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迄今,华砺智行在全球近50座城市落地了车路协同商业订单。

武汉经开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施”,经开区民营企业成为聚焦专精特新之路的“主力军”。

数字经济领域崛起

头部企业民营企业撑起“半边天”

近日,湖北省第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和标杆园区名单公布,武汉经开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首批11个数字经济标杆园区之一。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化”协同,以云为基、以数为翼,打造中部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京东云、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先后落子区域总部;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加速创新;还有东软集团等国内头部数字企业、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

数字经济场景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武汉经开区拥有无人驾驶出租车、智慧公交、末端物流、智慧文旅等丰富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全区数字经济驶向高速发展“快车道”。武汉经开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经开区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他表示,武汉经开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转型升级等,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先后吸引了一大批数字经济民营企业落户,扛起了武汉经开区发展数字经济、创新产业数字化的“大梁”。

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民营企业争当创新“尖兵”

8月28日,武汉首次发布“武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其中,鼎龙控股、亿咖通科技、天源环保、圣禹智慧生态等9家经开区企业脱颖而出。

在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雷打不动”召开内部创新大会,盘点一年中各个业务板块的创新情况。该公司拥有近20个研发团队,对标国际先进技术突破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走在湖北鼎龙实验室,迎来走来的研发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中科院、北大、清华、武大等名校。

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亦不止步。该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逐年攀升。先后与经开区未来创新研究院联合成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研发中试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天源环保的工人们正在对高难废水处理设备进行安装调试。通讯员供图

在水环境治理领域,武汉圣禹获得550多项专利,占据细分领域九成专利。其中,近一半是发明专利。持续耕耘科技创新,武汉圣禹形成完备的专利技术网,成为国内阀门行业“领头羊”,并入选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

▲在武汉圣禹排水运维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智慧排水系统调度项目。通讯员供图

时下,武汉经开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奋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区内民营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瞄准机遇,积蓄动能,纷纷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尖兵”,展现了极强的发展韧劲。

“智能化”“数字化”赋能

制造业民企驶向发展快车道

8月25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发布符合2023年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榜单揭榜要求的10个揭榜项目。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美的暖通5G全连接工厂榜上有名。

自2004年以来,美的武汉工厂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先后获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湖北省绿色制造工厂、武汉智能标杆工厂等。

得益于精益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推进,武汉美的工厂加速驶向了发展“快车道”,员工数量减少,产值却不降反增,年产值从2012年的4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0亿元。

在武汉经开区又一家电“巨头”——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在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支撑下,实现了产品技术升级与持续的降本增效。2022年,该公司实现了全产线的自动化升级,首次突破年产量100万台、年产值10亿元。

“谁能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前面,谁就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武汉海尔电冰柜总经理李凯介绍,自2020年开始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公司已累计投资超1.7亿元。后期还将持续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效率、质量与成本,赋能车谷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记者王双双 张晗璐 通讯员吴作凌 程洪庆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12

8月28日,武汉发布“2023武汉民营企业100强”“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名单,武汉经开区19家企业入选。

7月初,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杨浩等7名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家获全市表彰。

5月26日,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武汉举行。10个民营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签约金额达103.7亿元。

短短三个月,武汉经开区民营企业频频亮相,其背后正是全区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民营企业正成为武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武汉经开区“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70%;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4%。这些“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宛如车谷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耕“专精特新”领域

经开区民营企业“小巨人”占比近八成

工厂马力开足,在手新订单充足,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产销规模持续提升,研发创新永远在路上……在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新征程中,占比78%的民营企业“小巨人”正策马扬鞭,加速奔跑,已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或“细分领域领头羊”。

在氢能源领域,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CCM技术型膜电极,其产品大批量出口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累计销售突破220万片。“去年营收同期增长近一倍,今年订单持续增长。”武汉理工氢电总经理田明星说。

▲武汉理工氢电技术人员在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操作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华砺智行落子经开区五年多,已在智能网联、智慧交通领域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迄今,华砺智行在全球近50座城市落地了车路协同商业订单。

武汉经开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施”,经开区民营企业成为聚焦专精特新之路的“主力军”。

数字经济领域崛起

头部企业民营企业撑起“半边天”

近日,湖北省第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城市和标杆园区名单公布,武汉经开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首批11个数字经济标杆园区之一。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化”协同,以云为基、以数为翼,打造中部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京东云、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先后落子区域总部;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加速创新;还有东软集团等国内头部数字企业、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

数字经济场景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武汉经开区拥有无人驾驶出租车、智慧公交、末端物流、智慧文旅等丰富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全区数字经济驶向高速发展“快车道”。武汉经开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经开区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他表示,武汉经开区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转型升级等,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先后吸引了一大批数字经济民营企业落户,扛起了武汉经开区发展数字经济、创新产业数字化的“大梁”。

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民营企业争当创新“尖兵”

8月28日,武汉首次发布“武汉民营企业科技创新50强”。其中,鼎龙控股、亿咖通科技、天源环保、圣禹智慧生态等9家经开区企业脱颖而出。

在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雷打不动”召开内部创新大会,盘点一年中各个业务板块的创新情况。该公司拥有近20个研发团队,对标国际先进技术突破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走在湖北鼎龙实验室,迎来走来的研发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中科院、北大、清华、武大等名校。

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亦不止步。该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逐年攀升。先后与经开区未来创新研究院联合成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研发中试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天源环保的工人们正在对高难废水处理设备进行安装调试。通讯员供图

在水环境治理领域,武汉圣禹获得550多项专利,占据细分领域九成专利。其中,近一半是发明专利。持续耕耘科技创新,武汉圣禹形成完备的专利技术网,成为国内阀门行业“领头羊”,并入选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

▲在武汉圣禹排水运维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智慧排水系统调度项目。通讯员供图

时下,武汉经开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奋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区内民营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瞄准机遇,积蓄动能,纷纷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尖兵”,展现了极强的发展韧劲。

“智能化”“数字化”赋能

制造业民企驶向发展快车道

8月25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发布符合2023年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榜单揭榜要求的10个揭榜项目。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美的暖通5G全连接工厂榜上有名。

自2004年以来,美的武汉工厂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先后获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湖北省绿色制造工厂、武汉智能标杆工厂等。

得益于精益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推进,武汉美的工厂加速驶向了发展“快车道”,员工数量减少,产值却不降反增,年产值从2012年的4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0亿元。

在武汉经开区又一家电“巨头”——武汉海尔电冰柜有限公司,在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支撑下,实现了产品技术升级与持续的降本增效。2022年,该公司实现了全产线的自动化升级,首次突破年产量100万台、年产值10亿元。

“谁能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前面,谁就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武汉海尔电冰柜总经理李凯介绍,自2020年开始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公司已累计投资超1.7亿元。后期还将持续继续深入推进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效率、质量与成本,赋能车谷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记者王双双 张晗璐 通讯员吴作凌 程洪庆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