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住区市政协委员大会发言: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2024-01-20 19:45 中国车谷  

1月19日,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

会上,住区市政协委员徐安、万世华分别围绕推进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议题作大会发言,共商武汉高质量发展。

现将大会发言摘登如下:

全方位加速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 打造汽车产业“新三地”

市政协委员,汉南区政协主席 徐安

聚焦车路网图、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和车用新能源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快技术攻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打造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早期孵化—产业落地—发展加速”科创路径,牵引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品和重大装备产业化项目在大走廊落地,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按照总部研发和重大项目在武汉经开区,生产转化和产业配套在周边的发展模式,定期组织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供应链对接大会,打造区域产业协作集聚地。

突出圈层协同,凝聚武汉都市圈发展合力。武汉经开区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的核心区,重点发挥汽车企业总部、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科技服务、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等战略性功能。向北、向东与蔡甸区、东西湖区和江夏区、东湖高新区联动发展,以整车应用带动行业升级,加强与东湖高新区“光芯屏端网”关联产业的供应链合作,强化对全市汽车产业创新的技术转化和服务辐射功能。向西、向南辐射带动汉川、仙桃、天门、潜江和嘉鱼、洪湖等地发展,有序推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配套型、汽车化工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员会副主委,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 万世华

坚持高端化转型,促进制造业提档升级。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钢铁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加快补齐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聚焦钢铁、石化等传统优势领域,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坚持智能化转型,厚植制造业创新动能。鼓励规上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全面落实普惠性财税政策。实施技改提能工程,鼓励企业设备联网上云和业务系统云化改造,提高设备联网率和产线数字化率,实现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能力。

坚持绿色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低碳发展。推动制造业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电能替代、煤改气、氢冶炼等行动计划,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向低碳零碳、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推进一批共性技术突破与应用。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16

1月19日,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

会上,住区市政协委员徐安、万世华分别围绕推进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议题作大会发言,共商武汉高质量发展。

现将大会发言摘登如下:

全方位加速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 打造汽车产业“新三地”

市政协委员,汉南区政协主席 徐安

聚焦车路网图、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和车用新能源等领域关键技术,加快技术攻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打造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早期孵化—产业落地—发展加速”科创路径,牵引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品和重大装备产业化项目在大走廊落地,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地。按照总部研发和重大项目在武汉经开区,生产转化和产业配套在周边的发展模式,定期组织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供应链对接大会,打造区域产业协作集聚地。

突出圈层协同,凝聚武汉都市圈发展合力。武汉经开区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的核心区,重点发挥汽车企业总部、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科技服务、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等战略性功能。向北、向东与蔡甸区、东西湖区和江夏区、东湖高新区联动发展,以整车应用带动行业升级,加强与东湖高新区“光芯屏端网”关联产业的供应链合作,强化对全市汽车产业创新的技术转化和服务辐射功能。向西、向南辐射带动汉川、仙桃、天门、潜江和嘉鱼、洪湖等地发展,有序推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配套型、汽车化工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员会副主委,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二级巡视员 万世华

坚持高端化转型,促进制造业提档升级。要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钢铁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加快补齐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聚焦钢铁、石化等传统优势领域,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坚持智能化转型,厚植制造业创新动能。鼓励规上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全面落实普惠性财税政策。实施技改提能工程,鼓励企业设备联网上云和业务系统云化改造,提高设备联网率和产线数字化率,实现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能力。

坚持绿色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低碳发展。推动制造业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电能替代、煤改气、氢冶炼等行动计划,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向低碳零碳、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推进一批共性技术突破与应用。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