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2月23日讯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坚持“一体化履职”,采取“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公开听证+N”等具体方法从多个角度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把释法说理、矛盾纠纷化解贯穿检察履职全过程,把为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贯彻到涉法涉诉矛盾化解工作中,为建设平安车都、法治车都贡献检察力量。
“一体化履职”全员参与 切实回应民众关切
经开区检察院坚持“一体化履职”,在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中坚持院领导带头,其他检察人员和第三方全员参与的方式。
发挥头雁效应,以检察长接待日为核心,严格落实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截至目前,检察长参与接访48件次,信访人均息诉罢访。
发挥青年力量释法说理,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首位,建立《青年干警参与接访工作制度》,从接访、办理到答复,用心用情用法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信访案件,做到既解“法结”又化“心结”。
入驻区综治中心,参与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定期派驻检察官参与接访,同时引入法律知识智能服务机器人,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知识检索、合法维权方式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切实发挥第三方作用,聘请业务能力强、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律师到院值班,邀请人民监督员、街道社区群众代表、妇联工作人员等作为第三方为当事人释法说理,答疑解惑,促进矛盾纠纷化解。自主研发小程序“阳光云督”,接受外部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此外,由控告申诉部门专门负责市长热线转来的群众诉求,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今年以来,邀请第三方参与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化解20余次,取得良好效果,共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50件,矛盾纠纷均得以化解。
“一体化履职”司法救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经开区检察院发挥检察职能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各部门联动,对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应救尽救、应救即救。增强主动性扩展救助广度,在受案环节主动摸排潜在救助线索,细化《业务部门移送司法救助线索机制》,在全院凝聚司法救助工作合力。开通“绿色通道”提升救助速度,从案件受理到救助金发放到位,全部手续均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让群众感受到“检察蓝”加速度。多元救助传递检察温度,积极探索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衔接融合新路径,采取多元化救助方式,与妇联、残联、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建立联合救助长效机制,实现“一次救助、长期帮扶”,同时,未检部门做好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疏导、民事检察部门做好民事支持起诉等相关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开展司法救助14件17人,发放司法救助金9.5万元,司法救助率位于全市前列。
“一体化履职”移送线索,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统一更新监督理念,线索移送协同配合。近年来,经开区检察院及时更新监督理念,细化《法律监督线索内部移送规定》,改变以往等案上门的被动状态,加强各部门联动及线索流转,积极拓宽法律监督线索、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的适用范围。今年以来,内部移送线索37件,成案率100%。
一体化履职综合提升四大检察办案质效。在办理案件时主动挖掘线索,对于能力欠缺的当事人,在审查确认符合支持起诉实质要件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支持起诉的范围。同时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在支持起诉的基础上及时将司法救助线索移送至控申部门办理,切实展现司法为民的检察温度。从刑事检察到民事检察再到控申业务,一体化线索移送,综合履职提升个案质效。
树立“一盘棋”思维,将矛盾纠纷化解贯穿检察履职全过程。通过“民事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公开听证”的全流程办案模式,做到了既依法为弱势群体“撑腰”,又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矛盾纠纷,展现了检察机关综合履职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的能力与担当。
(通讯员吴晓梦)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蒋秋雨 黄倩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