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都融媒11月9日讯 下水道堵了,他们能疏通;单元门坏了、路灯不亮,他们能修;道路破损,他们会做预算组织施工;居民法律问题,他们会解答;疫情防控中,他们懂医会看结果……
为适应新时代社区工作的要求,沌阳街新华社区有这样一群社区工作者,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学法、学医、学理财,懂维修、懂心理、懂建筑,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们创造性地推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工作,第一时间解决部分居民的生活所需,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铸造了社区工作者的“五项全能”。
沌阳街新华社区是农、商、居混合社区,复杂的人员结构带来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多、利益诉求多、协调解决难度大等问题。其中,新华小区没有物业公司,居民也没有交纳物业管理费,公共设施无人维修、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绿化养护无人养护等成为社区治理顽疾。
对社区内公共事物的处理,社区工作者自己主动作为,自己动手,能维修第一时间维修,能解决第一时间解决,不能及时解决争取资源及时解决。
他们是维修师
社区内的太阳能路灯28盏不亮,社区副书记郭世平用汽车电源检测灯头、控制器、电瓶,找出问题原因,再到电子市场淘相应产品,自己动手安装,用最少的钱、最快的时间予以解决。
社区内2组团、7组团遇大雨积水严重,污水倒灌,社区委员徐良朝找来光纤杆,烈日下,他们顶着臭气熏天在下水道找原因,再和会泥工的保安一起挖管道做窨井,终于将管道接通。
社区内楼栋单元门经常损坏,他们总能找出损坏原因,控制器及锁芯损坏了就维修、更换,门损坏了找来焊机自己焊接;社区内道路年久失修,很多破损,他们找来挖机琢出破损,买来水泥黄沙自己搅拌,自己现浇,自己养护。
他们是心理咨询师
新冠疫情以来,个别爹爹婆婆一点小咳嗽就以为是大问题,有了检查结果还是不放心。新华小区的60多岁的朱阿姨一个人居住,最近支气管炎犯了,家里年轻人也不在身边,打电话到社区求助,社区徐书记听说以后,立刻联系街道,安排朱阿姨到医院检查,检查完看了CT片和血常规,没有磨玻阴影,血象正常,朱阿姨还是不放心,徐书记就每天打电话陪老人聊聊天,告诉她不是所有咳嗽都是新冠,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他们是指导员
“刘干事,我要办一个老年证,应该怎么搞?”
“邓主任,你知道政务服务中心在哪不?我想去办点事,不知道怎么过去”
“张主任,广场舞扰民,您快来协调一哈”
……
面对居民各种各样诉求,新华社区工作者不仅要熟悉自己战线上的业务工作,还要对社区服务事项全岗精通,才能避免居民“白跑路”、“多跑路”。
他们是会计
社区办公经费紧张,他们精打细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财务管理制度,从惠民资金到党建经费,他们细化到每一分一角,充分征求民意,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好钢上,用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
他们是律师
居民间有矛盾,他们依法依规讲道理,谁有理谁无理,让居民心服口服;小夫妻吵架要离婚,他们讲婚姻法,告诉他们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多子女家庭因财产分割、老人赡养问题有争端,他们依法开展调解。
“汪主任,我家楼上住户漏水漏到我家了,他家问题他家还不认,请社区来给我们断一下案。”接到顾阿姨“断案”诉求,社区立即组织专业维修人员上门查看,依据实际调查勘验,社区为两家住户协调了维修赔偿协议,一起邻里纠纷得以化解。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础,是社会治理的末稍,习总书记说只有基层牢固了,国家大厦才能安全。沌阳街新华社区始终坚持在工作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以“五项全能”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的力度和温度,真正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守护神。
(通讯员徐维国 李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