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5月29日讯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推动多元主体深入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内生动力,近年来,沌口街道同德社区探索“社团联盟”众治模式,发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动能。
突出“合伙聚人”,拓宽社区跨界“朋友圈”
同德社区依托“同德四堂”共同缔造阵地,广泛招募一批社团主理人,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合作、居民自治。大力推行“红色积分银行”兑换制度,使志愿爱心由“单向服务”变为“双向循环”,不断激发共治“活力”,陆续推出“我的社区我建设”“今天我来当家”“陪伴暖人心”等活动,充分调动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居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线带面,激励更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主理人”。
“我平时在家会做一些烘焙,一个人做很无聊也吃不完,现在我组织一些居民在社区烘焙室开展活动,我自己有成就感,其他人也学到了技能,做的美食我们也会送到自己包保的特殊人群家中,一举三得。”烘焙社团主理人谢文娟说道。
挖掘优秀成员成立社团联盟,指导他们成为主理人,组建各具特色和功能的社团,可以使教学成果辐射更多居民,目前同德社团联盟成员有37名,组建了舞蹈、书画、太极、乒乓球、羽毛球等13个社团,教学成果辐射至500余人,实现了“能人”带众人,众人变“能人”。
突出“兜底反哺”,壮大社区基金“蓄水池”
借助慈善基金汇聚资源,完善运行方式,助力公益事业,实现兜底、强基、焕新。在沌口街道社工站的协助下,同德社区成立了慈善基金协会,通过开展慈善义卖来筹集慈善基金。义卖物品中既有来自社区书画爱好者的书画作品,也有残疾志愿者手工编织的“编织包”“柿柿如意香囊”等。截至目前,已经募集到善款1万余元。
“社区慈善基金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诀窍,”同德社区党员张启霞这样理解社区慈善基金,“它只是一个工作抓手,关键还是要把平时的社区工作干好,真诚服务社区居民,以心换心,等社区组织捐款、开展活动时,大家自然积极支持、一呼百应。”
突出“文化沁润”,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
注重“以文化人”,持续涵养社区文化,不断强化居民归属感。同德社区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古代“四堂文化”,打造了“同德礼堂”“同德学堂”“同德艺堂”“同德善堂”新四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居民幸福生活新路径的探索。
同时,社区开设非遗手作班,教授古法造纸术、非遗草编、葫芦烙画、拓印、皮影戏等非遗手工,让大家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此外,社区广泛开展优秀“楼栋长”、社区达人、文化团队评选,持续健全完善居民公约、居民管理规定等社区公共制度,大力规范社区价值观、社区道德准则、生活准则等,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同德社区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探索精细化服务的新路径,聚焦居民需求,建设社区综合体,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讯员朱会子)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