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能源车企,我们正经历多种挑战,传统供应链模式难以适应新需求。”
“一个数字化的供应链平台,能够帮助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本地整零配套,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有了平台,我们不用再舍近求远,这有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
5月22日,在武汉经开区一场“数智赋能,链聚未来”的链长企业签约活动上,不少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话直言”,他们点赞的这个供应链平台,叫长江汽车链。
瞄准对接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今年4月,由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武汉经开区布局引进的长江汽车链平台上线。
一个多月来,这一平台运行如何?作为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及零部件,还有哪些供应链“堵点”亟待打通?带着疑问,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地了解长江汽车链平台建设进展。
畅销海外的刹车片内销业绩不佳
零部件企业找到新客户很难
在湖北仙桃,有一家叫摩擦1号制动科技(仙桃)有限公司的企业,主导产品为轿车系列刹车片、刹车盘。这家位于仙桃沙嘴街道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5%的产品出口欧美,是辉门、博世等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采购集团及零售连锁巨头的供应商。
在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已集聚10家整车企业、14个整车工厂、1200余家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这里是湖北省打造“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
“这么好的刹车片、刹车盘,在离仙桃这么近的武汉企业却没有一家实现对接。”谈到长江汽车链平台的缘起,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力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零部件企业拜访新客户、从客户那里获取信息很困难。”陈力说,就传统企业而言,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已经形成固有供应链关系。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周期长,一个新车的研发,它的供应链从研发阶段到最后公布,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二是整车厂相对封闭;三是传统汽车零部件标准件少,非标准件、定制件多。
他解释,这个“封闭”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供应链安全是所有整车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的生命线。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供需信息不通。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汽车市场迎来巨变”,陈力进一步解释:以前2—3年的研发周期缩短为半年—1年,汽车企业采购部门、研发部门有着巨大的供应链服务需求;另外,摄像头、雷达、芯片等传统的定制件逐渐被大量的标准件取代,企业也迫切需要将优质产品尽快导入产品设计方案中。
东风公司曾做过这样一个测算:当零部件企业在整车厂150公里范围内时,能够实现成本最低。有数据显示,汽车总成本的约70%来源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环节,如果采购成本降低1%,利润将会提高5%—10%。
在长江汽车链平台上,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直接对接,能够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
陈力认为,不论是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是企业降成本,打造供应链数字化“天网”、构建开放共享的信息服务体系都恰逢其时。而武汉经开区拥有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以及初具规模的新势力汽车产业集群,扛起平台打造的重任也是责任所在。
“我们需要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本地整零配套,补充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汽车服务业,力争在下一代汽车的全球产业竞争中持续领先。”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布需求后1个月左右成功对接
23家整车企业已达成合作协议
上线一个多月来,长江汽车链平台已经吸引省内外4050家企业用户注册,涵盖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入驻企业及产品信息突破15万条,需求对接达到276条。
登录平台首页,简单注册后,看到平台聚集了大量企业,大家可以根据需求点击进入“我是需求方”“我是供给方”“我是服务机构”等首页菜单,寻找或发布信息,方便快捷。
需求广场里,70多条采购需求信息一目了然——一则胎压传感器的需求有效期为2023年12月27日至2026年1月30日,可直接点击“申请对接”。
供给广场里,各类产品分类中均有众多零部件可供选择,点击详情可查看企业信息、产品型号、描述、范围及优势等。
点击“成功案例”可以看到34个成功对接项目的相关情况。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不少,项目中也不乏外地企业身影。如4月29日,四川一家企业发布“商用车换电站项目”需求,当天便和上海一家企业对接成功,对接进展显示“已经与采购拉群对接,5月11日约了时间重点交流”,意向成交金额1亿元。
据了解,大部分企业发布需求后1个月左右成功对接,小部分企业半个月内,甚至当日或次日对接成功。34个成功案例中,供应商为湖北企业的有27家,其中武汉企业为20家。
“长江汽车链平台的建立,把现有的供应链‘打破了’。”深耕武汉多年的八千代工业武汉有限公司是本田汽车配套的零部件厂商,主要经营汽车的合成油箱、天窗等。采访中,公司营业部经理赵福说,入驻平台仅半个月,企业已经成功获取东风旗下主机厂对星空顶天幕的需求对接,目前双方已开展多轮技术交流。
在中科绿能(湖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佳看来,像长江汽车链这样的数字化平台,真正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秒速互联”。“以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个项目从有需求到有合作,时间周期很长,耗时耗力,现在有了这一‘供应链中的淘宝’,沟通成本大大降低了”。
就在上月,包括摩擦1号在内的多家周边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长江汽车链平台对接,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一批批新下线的高端刹车盘等零部件,不仅将出口欧美,还有望就近服务武汉车企。
“我们已与岚图汽车、开沃汽车、东风乘用车、猛士科技、路特斯科技等23家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陈力说,未来,长江汽车链平台将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增长点的新要素,形成从汽车零部件原材料到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
来源:长江日报
采写:记者徐丹 李佳 通讯员孙亚云 黄先泽
编辑:缑曼
审核:吕作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