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车谷企业参与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原创 2024-06-24 19:47

车谷融媒6月24日讯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武汉理工氢电创始人潘牧团队和武汉经开区企业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据悉,这是国内燃料电池技术成果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务院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设立的一系列奖项。湖北主持完成的19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此次获奖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历时20年,破解了CCM型膜电极制备、水/气传质以及超薄组件封装等难题,实现了我国CCM型膜电极零的突破。

膜电极被誉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新型膜电极量产制备技术被美国、日本等相关企业垄断,我国在这一领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成为制约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难题。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膜电极产品。

“一定要加快自主研发,联合攻关,进一步推进国产化替代。”勇当氢燃料电池的“探路者”,武汉理工氢电打破了这一局面。其自主研发的CCM型膜电极,使用寿命增至18000小时,贵金属铂每平方厘米用量却从0.8毫克降至0.28毫克。2019年,武汉理工氢电CCM型膜电极产线在武汉经开区建成投产,成功开发国内首批膜电极定制设备,建成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此后,CCM型膜电极产品进入规模化产业应用,先后出口至美、德、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膜电极对国外产品垄断的反向输出。

眼下,武汉理工氢电正着手开发全新一代高电流密度的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在原有基础上,将性能再提升60%以上。“这在全球都是首次应用,目前样品已经出货,供下游制氢设备企业研发使用,今年还将完成产品验证,力争年内实现上市。”武汉理工氢电总经理田明星说。

采写:记者郑奇悦

编辑:缑曼

审核:吕作璐


31

车谷融媒6月24日讯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武汉理工氢电创始人潘牧团队和武汉经开区企业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据悉,这是国内燃料电池技术成果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务院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设立的一系列奖项。湖北主持完成的19个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此次获奖的“低铂、高效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工程化成套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历时20年,破解了CCM型膜电极制备、水/气传质以及超薄组件封装等难题,实现了我国CCM型膜电极零的突破。

膜电极被誉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氢燃料电池的应用表现。长期以来,由于新型膜电极量产制备技术被美国、日本等相关企业垄断,我国在这一领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货周期长,成为制约氢燃料电池商业化的难题。

    ▲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膜电极产品。

“一定要加快自主研发,联合攻关,进一步推进国产化替代。”勇当氢燃料电池的“探路者”,武汉理工氢电打破了这一局面。其自主研发的CCM型膜电极,使用寿命增至18000小时,贵金属铂每平方厘米用量却从0.8毫克降至0.28毫克。2019年,武汉理工氢电CCM型膜电极产线在武汉经开区建成投产,成功开发国内首批膜电极定制设备,建成燃料电池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此后,CCM型膜电极产品进入规模化产业应用,先后出口至美、德、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膜电极对国外产品垄断的反向输出。

眼下,武汉理工氢电正着手开发全新一代高电流密度的PEM电解水制氢膜电极,在原有基础上,将性能再提升60%以上。“这在全球都是首次应用,目前样品已经出货,供下游制氢设备企业研发使用,今年还将完成产品验证,力争年内实现上市。”武汉理工氢电总经理田明星说。

采写:记者郑奇悦

编辑:缑曼

审核:吕作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