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经”彩2024 | 武汉经开区:逐绿前行,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原创 2024-12-29 10:40

车谷融媒12月29日讯 守得“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实现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一幅“美丽车谷”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省市级“美丽河湖”结硕果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冬日的孔明湖,层林尽染,飞鸟蹁跹,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沿着孔明湖畔一路步行,岸边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一步一景,湖水清澈,远观湖面碧波粼粼、鸟儿低翔,近看水底水草悠悠、鱼群往来。

“这里不仅风景宜人,还有白鹭、小天鹅众多鸟类前来栖息过冬、安家育雏。”家住附近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是孔明湖的常客,他喜欢将各种珍奇鸟类“圈进镜头”。

鸟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环评师”。“我们先后监测到了青头潜鸭、灰翅浮鸥、凤头䴙䴘等多种野生珍稀鸟类。”区园林和林业管理中心负责人杜锋说,珍稀鸟类的出现,是孔明湖生态向好的有力证明。

为护佑“一江清水”,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先后投入百亿元,将全区包含孔明湖在内的26个重点湖泊和河流纳入“四水共治”,构建全域生态水网,实现全区市级保护湖泊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

今年下半年,孔明湖相继入选2023年度省“幸福河湖”、2024年度市“幸福河湖”榜单;汤湖上榜2023年度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全区首个荣获省级“美丽河湖”称号的湖泊。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长江全部334个排口验收、通顺河沿线8个涵闸泵站和32个问题排口深度溯源;强化治污设施建设使用,完善污水管网,提升污水处理厂使用效率;南太子湖东软前绿地、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项目等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启动……

“绿色驿站”“口袋公园”串珠成线

家门口也有好风景

寒冬腊月,万物萧萧,武汉经开区各街道的绿色驿站则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色彩斑斓的花朵与绿意盎然的植物相映成趣。

在沌阳街道水木清华社区300平方米的绿色驿站,140余种花草在此“安家”,仿佛置身于小型植物园。今年,该社区驿站获市级“十佳绿色驿站示范站”称号。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持续推进绿色驿站进社区,先后在沌阳街、沌口街、军山街、纱帽街、湘口街新建9个绿色驿站,全区累计建成绿色驿站34个。

不仅家门口的绿色驿站连片风景,遍布在车谷各角落的“口袋公园”也串珠成线,扮靓城市“方寸之美”。

每到清晨、傍晚,“口袋公园”里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老人、嬉戏玩闹的孩童。12月,位于马影河畔的兴七路至碧桂园河畔花林口袋公园建成投用,成为居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面积不大,但小巧精致、设施丰富,极受市民欢迎。全区依托山、城、景、江、河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以城市更新改造为契机,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区园林和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新建兴二路、兴三路、坛山东路、云峰大道汉阳三中、枫树六路西侧等5个“口袋公园”,初步形成了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的四级公园体系,建成各类公园54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平方米,居全市前列;今年新建绿地150公顷、绿道10公里,龙灵山生态公园、硃山渔乐体育公园等成为市民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景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逐绿前行强产业

新增7家“国字号”绿色工厂

位居全市第一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并举?车谷逐绿前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速。

作为武汉工业经济“主战场”,武汉经开区正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助力经济发展“含绿量”“含金量”齐步提升。

在岚图汽车国家级绿色工厂,不仅正在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将有效降低用车碳排放,汽车生产用到的零配件也广泛应用了轻量化材料。在工厂屋顶上,全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20吨。在工厂一侧,一汪水池里是工厂废水经过回收处理后的中水,不仅可用于绿化,还可养殖。

在投产首年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和市首批“无废工厂”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绿色制造”贯穿生产每个环节:工厂屋顶的大片光伏太阳能板,每年发电量近万兆瓦时,占工厂生产运营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厂区内的人工湖是调蓄池,收集厂区范围的雨水用于绿化、洁厕、车辆清洗等。

此外,东风李尔、武汉泛洲中越等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推行节能减排降碳绿色生产;圣禹生态、天源环保、德行新能源天下等一批科技企业抢占绿色低碳发展主赛道;武汉绿动、武汉理工氢电、武汉雄韬氢雄、武汉众宇动力等十余家氢能企业密集布局……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绿色动能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正成为武汉经开区工业发展的底色。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区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新增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企业逐‘绿’而行,经开区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绿水青山’正成为车谷印象的新名片。”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容扩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采写:记者王双双 通讯员牛玉容

编辑:杨雪萍 缑曼

审核:张敏


1

车谷融媒12月29日讯 守得“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实现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一幅“美丽车谷”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省市级“美丽河湖”结硕果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冬日的孔明湖,层林尽染,飞鸟蹁跹,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沿着孔明湖畔一路步行,岸边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一步一景,湖水清澈,远观湖面碧波粼粼、鸟儿低翔,近看水底水草悠悠、鱼群往来。

“这里不仅风景宜人,还有白鹭、小天鹅众多鸟类前来栖息过冬、安家育雏。”家住附近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是孔明湖的常客,他喜欢将各种珍奇鸟类“圈进镜头”。

鸟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环评师”。“我们先后监测到了青头潜鸭、灰翅浮鸥、凤头䴙䴘等多种野生珍稀鸟类。”区园林和林业管理中心负责人杜锋说,珍稀鸟类的出现,是孔明湖生态向好的有力证明。

为护佑“一江清水”,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先后投入百亿元,将全区包含孔明湖在内的26个重点湖泊和河流纳入“四水共治”,构建全域生态水网,实现全区市级保护湖泊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

今年下半年,孔明湖相继入选2023年度省“幸福河湖”、2024年度市“幸福河湖”榜单;汤湖上榜2023年度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全区首个荣获省级“美丽河湖”称号的湖泊。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长江全部334个排口验收、通顺河沿线8个涵闸泵站和32个问题排口深度溯源;强化治污设施建设使用,完善污水管网,提升污水处理厂使用效率;南太子湖东软前绿地、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项目等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启动……

“绿色驿站”“口袋公园”串珠成线

家门口也有好风景

寒冬腊月,万物萧萧,武汉经开区各街道的绿色驿站则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色彩斑斓的花朵与绿意盎然的植物相映成趣。

在沌阳街道水木清华社区300平方米的绿色驿站,140余种花草在此“安家”,仿佛置身于小型植物园。今年,该社区驿站获市级“十佳绿色驿站示范站”称号。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持续推进绿色驿站进社区,先后在沌阳街、沌口街、军山街、纱帽街、湘口街新建9个绿色驿站,全区累计建成绿色驿站34个。

不仅家门口的绿色驿站连片风景,遍布在车谷各角落的“口袋公园”也串珠成线,扮靓城市“方寸之美”。

每到清晨、傍晚,“口袋公园”里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老人、嬉戏玩闹的孩童。12月,位于马影河畔的兴七路至碧桂园河畔花林口袋公园建成投用,成为居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面积不大,但小巧精致、设施丰富,极受市民欢迎。全区依托山、城、景、江、河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以城市更新改造为契机,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区园林和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新建兴二路、兴三路、坛山东路、云峰大道汉阳三中、枫树六路西侧等5个“口袋公园”,初步形成了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的四级公园体系,建成各类公园54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平方米,居全市前列;今年新建绿地150公顷、绿道10公里,龙灵山生态公园、硃山渔乐体育公园等成为市民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景正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逐绿前行强产业

新增7家“国字号”绿色工厂

位居全市第一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并举?车谷逐绿前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速。

作为武汉工业经济“主战场”,武汉经开区正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助力经济发展“含绿量”“含金量”齐步提升。

在岚图汽车国家级绿色工厂,不仅正在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将有效降低用车碳排放,汽车生产用到的零配件也广泛应用了轻量化材料。在工厂屋顶上,全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20吨。在工厂一侧,一汪水池里是工厂废水经过回收处理后的中水,不仅可用于绿化,还可养殖。

在投产首年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和市首批“无废工厂”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绿色制造”贯穿生产每个环节:工厂屋顶的大片光伏太阳能板,每年发电量近万兆瓦时,占工厂生产运营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厂区内的人工湖是调蓄池,收集厂区范围的雨水用于绿化、洁厕、车辆清洗等。

此外,东风李尔、武汉泛洲中越等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推行节能减排降碳绿色生产;圣禹生态、天源环保、德行新能源天下等一批科技企业抢占绿色低碳发展主赛道;武汉绿动、武汉理工氢电、武汉雄韬氢雄、武汉众宇动力等十余家氢能企业密集布局……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绿色动能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正成为武汉经开区工业发展的底色。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区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新增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企业逐‘绿’而行,经开区的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绿水青山’正成为车谷印象的新名片。”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容扩绿”,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采写:记者王双双 通讯员牛玉容

编辑:杨雪萍 缑曼

审核:张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