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2月1日讯 近日,武汉市教育局公示了一份“武汉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义务段)”名单,武汉经开区郑旋、叶丹、林娜、刘沁桥等4位中小学校长入选首批培训对象拟定人选。
为什么要培养“教育家型校长”?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教育正处于持续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对校长们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一批专业素养过硬,更具备先进教育思想、前瞻性教育理念的校长办学治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校发展的首要支撑就是教师队伍,校长面对此局面,该如何突破?武汉经开区洪山小学校长叶丹给出了她的答案:在雁阵文化启示下,确立雁阵管理模式,以“鸿鹄”班主任工作室、“鸿雁”合作学习工作坊、科研梯队三大雁阵为抓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志向远大,志趣兼修”的教师队伍,从而带动学校“体验教育”的特色发展。
▲图为叶丹。
几年来,通过“雁阵文化”对教师的不断培养,学校教师在各级优质课竞赛、技能比赛中累计获得6个国家级、3个省级、16个市级奖项。
▲图为叶丹。
教师的发展推动了学校蝶变,学校先后33次获得省、市、区级表彰,多名教师被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百优”班主任等。
“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在信息化教育引领课堂改革的征途上,武汉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神龙校区执行校长郑旋,用十年左右时间打造的“伴生课堂”荣获武汉市十佳教学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图为郑旋。
从2007年启动“围绕目标、精设巧导、以情激趣、堂事堂清”的“洋思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1.0版,到2017年7月,一初中进入全校覆盖、全面翻转阶段的ACIFC幸福课堂建设4.0版。
▲翻转课堂。
十年变革,铸就了“伴生课堂”品牌。近年来,该校经验在新疆、山东、山西、南昌等多地举办的课改研讨会上进行主旨分享,并在全国推广。2018年该校被评为“武汉市翻转课堂实验突出贡献学校”。
武汉经开区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位推进“人才强区”战略,优先谋划教育,优先保障教师。
▲林娜。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全区补充了中小学教师近1000人,组建了3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促进了377名优秀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刘沁桥。
搭建区级“学带、优青”成长平台,形成3名正高教师、14名特级教师及323名市区“学带、优青”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021年,全区计划引进8—10名名师名校长,启动实施百人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并于6月前全部开班培养。
据了解,此次“武汉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公示的首批义务段校长名单,都是经个人申报、区级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后确定。
根据初步计划,培养将为期2年,由专业机构和专家指导团队对校长们进行跟踪培养,后期或将为突出校长成立工作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培训期间,武汉还将通过举办校长论坛等活动分享校长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幼儿园、高中等阶段的“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也将分批次进行。
(记者李正东 通讯员田守凤)
【编辑:缑曼 审核:张隽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