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草莓敲开致富门,贫困户过上幸福年

©原创 2021-02-05 21:51

车谷融媒2月5日讯 “他家的草莓又红又甜,远近闻名,今天特意从武昌过来采摘一些,过年好招待亲朋好友。”

2月5日,农历小年,邓南街金城村瑞甜家庭农场的草莓进入黄金采摘期,由于今年的销售行情好,农场每天收到的草莓鲜果订单应接不暇,农场主一家接待采摘顾客也忙得不亦乐乎。

▲段善国。

“30元一斤,不熟不甜不要钱。”农场主段善国笑容满面地与顾客热络交谈,内心的喜悦掩盖不住。

今年56岁的段善国因病致贫,2015年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打工出不了门,种地无特长,前些年一家五口生活非常艰苦,靠低保维持。

“我因为得了青光眼,眼睛看不见,又有骨髓炎,治病欠了三四十万元债。早些年,儿子还在读书,爱人一个人忙里忙外。”说起过去,段善国语气里透露着无奈。

记者在段善国的家里看到,墙上醒目地张贴着扶贫政策宣传单,上面是与他家密切相关的脱贫政策:产业培育扶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助学扶智、扶贫热线……

2015年,在政府和村民的帮助下,段善国的儿子段承钢前往黄陂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学成回来后,一家人承包了12亩土地种起了草莓,家境逐渐改善。

期间,汉南区检察院、区农业局和街道农业部门予以资金、技术扶持,隔三差五上门指导。

种草莓是个苦活、累活,为了保证草莓品质,除草不能打农药必须用手拔,12亩地,段善国的爱人、儿媳起早贪黑,拔草、育苗,非常辛苦。

2020年疫情期间,草莓滞销,对口帮扶这家人的汉南区检察院、邓南街办事处等单位发动干部职工前来采购,帮助这家人渡过难关。为了表达感激,段善国一家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2000斤草莓,给村里每家每户也送去一篮子,“平时都是大家帮助我们,关键时刻我们也要回报大家。”

该村党支部书记戴勇告诉记者,段善国一家肯吃苦、爱学习,种出的草莓个头大。

目前段善国的农场建起草莓大棚7个,除了外销还发展起休闲采摘农业,去年纯收入6万多元,加上段承钢在村里当党建资料员,每年工资2万,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有8万多。

“现在不像以前了,我们一家吃穿不愁,日子就像这园子里的草莓有甜头。说句真心话,是党的好政策才让我们家告别苦日子。”对未来的生活,段善国充满信心。

段小伟家的冰糖麒麟瓜、史国旗家的时令蔬菜、王茂忠家的鲜食玉米……在金城村像段善国一家这样,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

汉南区检察院驻金城村第一书记周明汉介绍,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驻村工作队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鼓励并支持贫困户种植适合汉南本土生长的经济作物,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先后引进鑫旺达包装公司和兴金诚木制品公司,每年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余个,每人每月增收3000余元,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其稳定增收。

2017年,金城村2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前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775元,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村老少欢歌笑语迎新年!

(记者李正东 摄影姚子怡 通讯员朱洪)

13

车谷融媒2月5日讯 “他家的草莓又红又甜,远近闻名,今天特意从武昌过来采摘一些,过年好招待亲朋好友。”

2月5日,农历小年,邓南街金城村瑞甜家庭农场的草莓进入黄金采摘期,由于今年的销售行情好,农场每天收到的草莓鲜果订单应接不暇,农场主一家接待采摘顾客也忙得不亦乐乎。

▲段善国。

“30元一斤,不熟不甜不要钱。”农场主段善国笑容满面地与顾客热络交谈,内心的喜悦掩盖不住。

今年56岁的段善国因病致贫,2015年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打工出不了门,种地无特长,前些年一家五口生活非常艰苦,靠低保维持。

“我因为得了青光眼,眼睛看不见,又有骨髓炎,治病欠了三四十万元债。早些年,儿子还在读书,爱人一个人忙里忙外。”说起过去,段善国语气里透露着无奈。

记者在段善国的家里看到,墙上醒目地张贴着扶贫政策宣传单,上面是与他家密切相关的脱贫政策:产业培育扶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助学扶智、扶贫热线……

2015年,在政府和村民的帮助下,段善国的儿子段承钢前往黄陂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学成回来后,一家人承包了12亩土地种起了草莓,家境逐渐改善。

期间,汉南区检察院、区农业局和街道农业部门予以资金、技术扶持,隔三差五上门指导。

种草莓是个苦活、累活,为了保证草莓品质,除草不能打农药必须用手拔,12亩地,段善国的爱人、儿媳起早贪黑,拔草、育苗,非常辛苦。

2020年疫情期间,草莓滞销,对口帮扶这家人的汉南区检察院、邓南街办事处等单位发动干部职工前来采购,帮助这家人渡过难关。为了表达感激,段善国一家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2000斤草莓,给村里每家每户也送去一篮子,“平时都是大家帮助我们,关键时刻我们也要回报大家。”

该村党支部书记戴勇告诉记者,段善国一家肯吃苦、爱学习,种出的草莓个头大。

目前段善国的农场建起草莓大棚7个,除了外销还发展起休闲采摘农业,去年纯收入6万多元,加上段承钢在村里当党建资料员,每年工资2万,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有8万多。

“现在不像以前了,我们一家吃穿不愁,日子就像这园子里的草莓有甜头。说句真心话,是党的好政策才让我们家告别苦日子。”对未来的生活,段善国充满信心。

段小伟家的冰糖麒麟瓜、史国旗家的时令蔬菜、王茂忠家的鲜食玉米……在金城村像段善国一家这样,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

汉南区检察院驻金城村第一书记周明汉介绍,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驻村工作队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鼓励并支持贫困户种植适合汉南本土生长的经济作物,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先后引进鑫旺达包装公司和兴金诚木制品公司,每年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40余个,每人每月增收3000余元,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其稳定增收。

2017年,金城村2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前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775元,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村老少欢歌笑语迎新年!

(记者李正东 摄影姚子怡 通讯员朱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