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住疫情的冲击,率先复工复产如期交付,既是承诺,也是底气。
为了这一年的坚守、拼搏,他奖励自己——一辆亲手造的车。
2020年,送自己一辆亲手造的汽车
湖北武汉,中国汽车工业重镇。东风乘用车公司总装车间内,5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冲刺着全年的生产计划。每隔1分37秒,就有一辆崭新的汽车从生产线开出。总装车间新车项目的负责人兰明友在硕大的车间里穿梭,观察着每个环节的运行情况。

▲1分37秒,新车下线。
在这里工作了十年,兰明友对生产线的每个细微变化都了如指掌,但在2020年3月,武汉复工复产之初,他也曾为生产线能否正常恢复捏了把汗。

▲兰明友在记录生产数据。
兰明友:将近两个月没有来上班,人员也少了很多。就担心我们不能在期望时间内把车给交出去,当时很焦虑。1个人,他可能要干4到5个岗,不会干怎么办?当时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电话教学、视频教学,一步一步执行。
让他没想到的是,1个月时间,生产线每小时的产量就从9辆恢复到了35辆,去年年底,七万多台汽车如期交付。悬挂在生产线上空、实时显示产量的LED屏记录了整个工厂不知疲倦的2020年。

▲车间上新了!去年新配的自动轮胎装备件。
忙碌了一整年,年底,兰明友给自己奖励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台自己车间生产的汽车。
兰明友:最开始想着买一辆“自己”的车,今年确实因为疫情,感觉有车是安全的。到我这都是整车成型的,我能看它下去,我还能把它开下去,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个点。
这个春节,兰明友本打算开着新车,带着女友回老家十堰市过年,但“就地过年”的倡议让他最终改变了计划。
兰明友:以往回家,给我父母、奶奶,一人买一套衣服,今年可能就买不上了,给点钱吧,让他们自己买。下次就是自己开车回去,尽量能把女朋友带回去,2021年要把婚结了——最重要的事情了。
不能号召别人留下来
自己却跑了
午休时间,兰明友和就地过年的工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了给家里寄点啥年货,山西小伙牛晓宇猛给大伙儿传授经验。
牛晓宇:食堂年货,我在公司买的,还买了两盒。对,还有周黑鸭,那也是武汉的特产,然后热干面什么的。
张群:你这么说,我也要买点儿。
牛晓宇:我是北方的,家里没来过(武汉),给他们买点儿。
这是牛晓宇第一次在外过年,尽管牵挂家人,但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回家了。

▲员工宿舍里装点一新。
作为车间的工会主席,兰明友早早地建好了“春节留汉过年”的微信群,也盘算好了春节期间的食宿安排与活动计划。他说,想让别人留下来,必须得做好保障工作。

▲喜气洋洋的宿舍楼增添了家的感觉。
这也是兰明友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没回家过年。他对父亲说,哪怕只有几个人留在武汉过年,自己都应该带头。不能一边号召别人留下,自己却跑了。
“谁累了、伤心了,都想家”
兰明友打定了主意留在武汉过年,女朋友刘景还按原计划回河南老家。兰明友专程请了两小时的假,开车带着刘景到医院做核酸检测。
车窗外,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武汉的街巷,冬天的阳光撒在往来如织的车流上,刘景开心地念叨起了春节的安排。小年那天,她还没下班,家里就给她打电话来了:“我们在吃饺子了,你快点回来!”

▲车窗外的红灯笼点缀着回家的路。
十年前,兰明友从湖北十堰的山坳坳里到武汉工作,也曾累得想回家。但家人的鼓励支撑着他坚持了下来,不知不觉在武汉工作了十年,从普通的产线工人成长为车间新车项目的负责人。
兰明友:我奶奶年纪大了,80多岁了。我前两天跟我姑说,我奶奶能见一天少一天。我基本上每年不出去跑,别人一放假就出去跑了,我就回家。说白了,谁累了、伤心了,都想家。

▲兰明友给父亲打视频电话做思想工作。
快过年了,公司的职工宿舍里也挂起了春联、灯笼,兰明友的书桌上摆放着两大袋坚果、硬糖,也算是备好了年货。
晚饭时分,兰明友给父亲打去视频电话,拉起了家常。他想好了,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假期,就得回家补上过年的这份团圆。
我给家人拜个年
兰明友:非常想念我的父母,希望在2021年不那么忙碌和操心,在今后的日子里,父母和奶奶能够身体强健。
张群:爸妈,你们现在年龄越来越大,抵抗力下降,该吃什么就吃什么,该喝什么就喝什么,不要心疼钱。没有钱,我们去挣。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牛晓宇:我想给我爸说一下,以后少抽点烟,出门的时候,多穿点衣服,照顾好自己。妈妈,在新的一年里少操点心,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妹妹,好长时间没见了,下次回去,我带你吃好吃的。
(记者凌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