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省市专家为车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把脉指导

2021-03-11 22:18 中国车谷  

农历春节后的“新春第一会”,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3月10日,继数天前武汉经开区召开落实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之后,七位省市专家专程来区开展课题研究,为我区助力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把脉开方。

当天上午,省政府咨询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光,市政府咨询委员、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市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过文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军伟,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杜涛,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赵霞一行,先后参观了启迪协信科创园、亿咖通、智新半导体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

“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引领作用,彰显车谷地位和担当。”

座谈会上,秦尊文说,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就是全面提升武汉的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文化创造力、枢纽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推动城市功能和城市能级的全面优化,提升武汉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个中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为此他建议,要将打造全国经济中心作为打造“五个中心”的重中之重,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做文章,加快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传统汽车产业链和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其零配件产业链,促进下一代汽车研发创新,倾力打造万亿级的产业集群。要将加大创新人才引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壮大科技企业规模,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他表示,要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做大做强贸易功能平台,打造港口开放平台,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要依托现有基础,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争取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交流活动,打出特色品牌。要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对标先进地区,主动引导基金规模保持一定速度增长;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引进,推动“投贷保”联动;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前几年我们来经开区调研的时候,还是参观东本二厂等整车企业,但这次来了之后发现,武汉经开区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传统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应该充分发挥车谷副城先进制造业大走廊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赵霞说。

据了解,面向“十四五”,武汉经开区提出建设“三个示范区”、打造“四个车谷”的发展目标。

作为落实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具体行动,未来五年,武汉经开区将打造以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3+N”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智能家居、绿色建筑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生命健康等特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争2025年GDP突破3300亿元大关。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加快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依托产业特色和优势,加快集聚创新主体、强化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服务、吸引创新人才,在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上走在全市前列。

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8%。同时,武汉经开区将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武汉西南陆、港、空交通中心,加速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加速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补齐金融发展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记者李正东 邓志鹏 摄影李璨)

16

农历春节后的“新春第一会”,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3月10日,继数天前武汉经开区召开落实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之后,七位省市专家专程来区开展课题研究,为我区助力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把脉开方。

当天上午,省政府咨询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光,市政府咨询委员、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市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过文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军伟,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杜涛,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赵霞一行,先后参观了启迪协信科创园、亿咖通、智新半导体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

“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引领作用,彰显车谷地位和担当。”

座谈会上,秦尊文说,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就是全面提升武汉的经济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力、文化创造力、枢纽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推动城市功能和城市能级的全面优化,提升武汉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个中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为此他建议,要将打造全国经济中心作为打造“五个中心”的重中之重,围绕汽车主导产业做文章,加快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传统汽车产业链和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其零配件产业链,促进下一代汽车研发创新,倾力打造万亿级的产业集群。要将加大创新人才引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壮大科技企业规模,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他表示,要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做大做强贸易功能平台,打造港口开放平台,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要依托现有基础,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争取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交流活动,打出特色品牌。要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对标先进地区,主动引导基金规模保持一定速度增长;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引进,推动“投贷保”联动;加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前几年我们来经开区调研的时候,还是参观东本二厂等整车企业,但这次来了之后发现,武汉经开区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是传统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应该充分发挥车谷副城先进制造业大走廊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赵霞说。

据了解,面向“十四五”,武汉经开区提出建设“三个示范区”、打造“四个车谷”的发展目标。

作为落实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具体行动,未来五年,武汉经开区将打造以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3+N”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智能家居、绿色建筑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生命健康等特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争2025年GDP突破3300亿元大关。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加快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依托产业特色和优势,加快集聚创新主体、强化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服务、吸引创新人才,在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上走在全市前列。

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8%。同时,武汉经开区将着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武汉西南陆、港、空交通中心,加速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加速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补齐金融发展短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记者李正东 邓志鹏 摄影李璨)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