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武汉开发区保护“母亲河”有了专业班子

2020-01-02 17:00 长江日报  

汉南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水事综合执法基地,深入推进辖区长江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案》的1号议案。一年来,区政府认真办理取得初步成效。

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悉,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拥有长江岸线72公里,通顺河堤51公里,湖泊26个,辖区水事执法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执法涉及环保(水务)、农业、建设(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执法职能和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有效的执法合力。

为建立水事综合执法基地,深入推进辖区长江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郭学龙、王元雄、李勇等10位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汉南区政府整合执法力量,搭建水事综合执法平台,强化保障措施,提高水事综合执法能力,完善工作制度,增强水事综合执法效能。

收到区人大的议案后,汉南区政府高度重视,针对议案中提出的“整合执法力量,搭建水事综合执法平台”的建议,区政府积极推进执法力量整合。

目前,全区已整合水务、交通、公安、农业等部门执法人员共计57人,开展水事综合执法5次,查获扣押非法采砂船只30余艘,办理非法捕捞刑事案件5起,以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推进了长江大保护。

与此同时,区环保局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长江经开(汉南)段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在长江河道、堤防、水源地保护区、岸线码头等11个点位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基本覆盖了72公里的长江岸线;新购买执法艇已投入使用,全区长江执法“人防+技防+物防”“水域+陆域”立体管控网络已基本建成。

此外,在水事综合执法基地建设方面,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区政府正在开展深度设计,预计2020年3月份进场施工。

【编辑:蔡婉婷】

14

汉南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水事综合执法基地,深入推进辖区长江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案》的1号议案。一年来,区政府认真办理取得初步成效。

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悉,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拥有长江岸线72公里,通顺河堤51公里,湖泊26个,辖区水事执法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执法涉及环保(水务)、农业、建设(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执法职能和力量分散,资源不能共享,没有形成有效的执法合力。

为建立水事综合执法基地,深入推进辖区长江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郭学龙、王元雄、李勇等10位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汉南区政府整合执法力量,搭建水事综合执法平台,强化保障措施,提高水事综合执法能力,完善工作制度,增强水事综合执法效能。

收到区人大的议案后,汉南区政府高度重视,针对议案中提出的“整合执法力量,搭建水事综合执法平台”的建议,区政府积极推进执法力量整合。

目前,全区已整合水务、交通、公安、农业等部门执法人员共计57人,开展水事综合执法5次,查获扣押非法采砂船只30余艘,办理非法捕捞刑事案件5起,以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推进了长江大保护。

与此同时,区环保局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长江经开(汉南)段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在长江河道、堤防、水源地保护区、岸线码头等11个点位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基本覆盖了72公里的长江岸线;新购买执法艇已投入使用,全区长江执法“人防+技防+物防”“水域+陆域”立体管控网络已基本建成。

此外,在水事综合执法基地建设方面,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区政府正在开展深度设计,预计2020年3月份进场施工。

【编辑:蔡婉婷】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