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3月12日讯 将鱼塘搬进现代化厂房,通过应用新技术,养出的鱼儿健康味美,供不应求。
在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湘口街就有这样一家企业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产量倍增,同时带动当地乡亲致富增收。
它就是前不久入选湖北省首批50家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武汉百瑞汉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水产优良新品种开发与养殖推广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有科研合作关系,已获得发明和应用专利11项。
该公司于2014年在汉南投资800余万,建设50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一、二期项目于2015-2016年建成投产。
目前,基地已具备淡水鱼循环水规模化养殖、分拣储运、冷鲜加工和品质检测等功能。受气候变化、水源污染等因素影响,传统水产养殖的局限性愈发凸显。
基地负责人徐江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就是将养殖水体循环利用,每个养殖池之间互相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水系统,每个养殖池有输水管道与位于车间一端的水处理系统相连,可随时根据需要将池内的水输送到水处理系统。
通过物理、生物等手段,把养殖水体中的有害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和气体从水体中排出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并补充溶氧输回养殖池,使水质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实现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水体的循环利用的一个适用性强、通用性好、节能高效的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这种模式是发达国家的主要养殖方式。
“目前,基地3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建有130个养殖池,放养了胖头鱼、鲈鱼、草鱼、武昌鱼等品种,每立方米水体养殖达到30-50kg,每半个月左右就有一批成品鱼上市,大大提高了出鱼的速度。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采用循环水养殖后,可节约用水和减少占地面积均达到80%以上,并解决了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等问题,产量提升近10倍。”徐江说。
“上市的淡水鱼体型体色好,没有‘土腥味’,口感好,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品,市场上供不应求。”据徐江介绍,由于养出的鱼品质高,产品多供货给盒马鲜生以及兴盛优选、食享会、十荟团等电商平台,每天销量达到1000余斤仍供不应求。
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地实现产值600余万元,但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今年计划推动科创基地车间扩容,力争全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在社会效益上,基地每年还免费向附近渔民提供鱼苗7000余万尾,全程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价回收渔民的成品鱼,全年可吸纳周边村民100余人到基地务工,实现致富增收。
据了解,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是省科技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需求所提出的新举措,是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李正东 通讯员吴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