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国这家高科技“隐形冠军”不远千里落户车谷 只因......

©原创 2021-03-23 09:36

车谷融媒3月23日讯   3月22日,记者从区招商局获悉,近日,江苏迪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迪盛科技”)已与我区正式签署数字投影光刻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将投资15亿元,在武汉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光刻制造产业基地。

迪盛科技是一家国际化、高科技、多领域智能工艺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以强有力的创新能力,面向新能源、半导体封装、IC载板、电子玻璃、先进光源、感光材料、MEMS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此次在车谷投资打造数字投影光刻产业基地将作为公司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光刻业务总部,主要产品涉及曲面手机玻璃、车载显示、摄像头精密结构件、可穿戴曲面玻璃等。

据介绍,迪盛科技公司的核心产品,尤其是其曲面显示屏光刻工艺,已得到包括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认证,并将逐步导入至特斯拉和丰田量产车型的车载仪表和中控显示屏供应链。预计年出货量达120万片,对应出口产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

位于江苏苏州的迪盛科技在当地注册成立不到3年,是国内首家将高端光刻设备出口海外的民营企业,打破了我国依赖进口曝光机的世界格局,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企业。

苏州至武汉里程近千公里,这家外地企业为何要将其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光刻业务总部迁入到武汉经开区?

负责引进该项目的诸暨泓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负责人姚莉介绍,随着迪盛科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该公司拟将扩大产能,投资建设新基地。

得知这一信息后,泓涛资产迅速与武汉经开区有关部门对接,邀请迪盛科技公司高层来武汉经开区考察选址,并结合企业的产业特性和车谷产业规划制定周密的招商方案,全方位满足企业落户需求。

“武汉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人才优势,武汉经开区作为武汉市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主导产业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十分契合我们公司产业发展方向。”

迪盛科技总经理马迪表示,“特别是经开区对我们基地的落地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各项便利,让我们可以放心地在这里深耕厚植。”马迪透露,其公司业务订单目前已经排到2023年,年内近百名高管和研发人员都将迁入到武汉经开区,尽早熟悉当地环境,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4月,诸暨泓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户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是一家股权投资平台,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投资的10余个项目已成国内行业龙头或已具备龙头潜质。

自落户以来,泓涛资产发起设立3支合计18亿元产业基金,并与保利国防科技中心及武汉经开区签订保利泓涛协同创新园项目。

泓涛资产借助自身资本方的优势力量,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一边通过价值投资的角度向政府推介优质企业进行价值分析和挖掘,一边向企业引导政府政策的对接与匹配,极大地解决了优质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政企互信互惠的共识,并在以自身资本驱动为先的前提下,协同政府合理政策支持,共同赋能企业顺利落产并持续做大做强,开辟了以资本驱动产业,协同政策匹配,助推产业升级的新道路。

像这样以商招商,是武汉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金牌“店小二”式服务的缩影。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务实创新,坚持为企业从落户、投产、上市等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去年,武汉经开区出台“产业、人才、三创”政策升级版,发出“英雄帖”,招贤纳才来车谷创业兴业。该政策不仅包含了原“黄金三十条”中的条款,还新增了企业诉求较高的本地产品配套、隐形冠军、楼宇经济、出口补贴、产销分离等事项,奖励企业更多、事项更广、额度更高、门槛更低。

据悉,“十三五”时期,武汉经开区累计签约项目333个,签约金额7870亿元,新引进阿里巴巴、国家电投、华润集团、住友商事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发展,全区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73家;新增36个国内外500强研发机构。

去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约83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08%,指标考评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记者彭宇)

19

车谷融媒3月23日讯   3月22日,记者从区招商局获悉,近日,江苏迪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迪盛科技”)已与我区正式签署数字投影光刻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将投资15亿元,在武汉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光刻制造产业基地。

迪盛科技是一家国际化、高科技、多领域智能工艺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以强有力的创新能力,面向新能源、半导体封装、IC载板、电子玻璃、先进光源、感光材料、MEMS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此次在车谷投资打造数字投影光刻产业基地将作为公司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光刻业务总部,主要产品涉及曲面手机玻璃、车载显示、摄像头精密结构件、可穿戴曲面玻璃等。

据介绍,迪盛科技公司的核心产品,尤其是其曲面显示屏光刻工艺,已得到包括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认证,并将逐步导入至特斯拉和丰田量产车型的车载仪表和中控显示屏供应链。预计年出货量达120万片,对应出口产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

位于江苏苏州的迪盛科技在当地注册成立不到3年,是国内首家将高端光刻设备出口海外的民营企业,打破了我国依赖进口曝光机的世界格局,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企业。

苏州至武汉里程近千公里,这家外地企业为何要将其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光刻业务总部迁入到武汉经开区?

负责引进该项目的诸暨泓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负责人姚莉介绍,随着迪盛科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该公司拟将扩大产能,投资建设新基地。

得知这一信息后,泓涛资产迅速与武汉经开区有关部门对接,邀请迪盛科技公司高层来武汉经开区考察选址,并结合企业的产业特性和车谷产业规划制定周密的招商方案,全方位满足企业落户需求。

“武汉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人才优势,武汉经开区作为武汉市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主导产业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十分契合我们公司产业发展方向。”

迪盛科技总经理马迪表示,“特别是经开区对我们基地的落地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各项便利,让我们可以放心地在这里深耕厚植。”马迪透露,其公司业务订单目前已经排到2023年,年内近百名高管和研发人员都将迁入到武汉经开区,尽早熟悉当地环境,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4月,诸暨泓涛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户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是一家股权投资平台,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投资的10余个项目已成国内行业龙头或已具备龙头潜质。

自落户以来,泓涛资产发起设立3支合计18亿元产业基金,并与保利国防科技中心及武汉经开区签订保利泓涛协同创新园项目。

泓涛资产借助自身资本方的优势力量,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一边通过价值投资的角度向政府推介优质企业进行价值分析和挖掘,一边向企业引导政府政策的对接与匹配,极大地解决了优质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政企互信互惠的共识,并在以自身资本驱动为先的前提下,协同政府合理政策支持,共同赋能企业顺利落产并持续做大做强,开辟了以资本驱动产业,协同政策匹配,助推产业升级的新道路。

像这样以商招商,是武汉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金牌“店小二”式服务的缩影。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务实创新,坚持为企业从落户、投产、上市等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去年,武汉经开区出台“产业、人才、三创”政策升级版,发出“英雄帖”,招贤纳才来车谷创业兴业。该政策不仅包含了原“黄金三十条”中的条款,还新增了企业诉求较高的本地产品配套、隐形冠军、楼宇经济、出口补贴、产销分离等事项,奖励企业更多、事项更广、额度更高、门槛更低。

据悉,“十三五”时期,武汉经开区累计签约项目333个,签约金额7870亿元,新引进阿里巴巴、国家电投、华润集团、住友商事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发展,全区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73家;新增36个国内外500强研发机构。

去年,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约83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08%,指标考评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记者彭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