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8月7日讯 8月6日,沌阳街道江大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超能力实验室”志愿服务队,带着黄鹤楼的故事与诗词,为社区青少年开启一场“时空回溯”之旅。
“看,这是武汉的黄鹤楼,它可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呢!”视频播放中,黄鹤楼飞檐凌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被吸引。志愿者刘钰婷顺势铺展开一幅“历史画卷”——从三国时期的军事瞭望台,到文人墨客咏叹不绝的诗意之地,再到如今矗立长江之滨的文化地标,黄鹤楼的“前世今生”在娓娓道来中渐渐清晰。
“崔颢写过‘昔人已乘黄鹤去’,李白还因为这首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呢!”当志愿者轻声念出诗句,一位小朋友立刻回应:“我爷爷教过我!”活动室里,诗句与回忆交织,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这座高楼不仅外观壮美,更是承载了代代传诵的情感与记忆。
“为什么黄鹤楼偏偏建在武汉?”第二个环节,志愿者尹雨锡抛出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屏幕上出现长江与汉水交汇的地理图,随着讲解深入,答案也逐渐明晰:“武汉是‘九省通衢’,黄鹤楼位于长江之畔,既可远眺千帆过,又成为旅人心中的‘乡愁地标’。”
“长江给了黄鹤楼灵气,黄鹤楼也成了江城的名片!”孩子们纷纷分享:“我爸爸带我去长江边看过黄鹤楼,真的好高!”“原来楼和江是好朋友呀!”
“昔人已乘黄鹤去,下一句是什么?”当志愿者杨可欣发问,活动室顿时变成一片“小手的森林”。“此地空余黄鹤楼!”孩子们齐声应答,眼里是满满的自豪。随后的闯关游戏中,崔颢的《黄鹤楼》成了“诗词宝藏关卡”,孩子们不仅能一字不差地接出诗句,还能指着图画说:“‘晴川历历汉阳树’就是说阳光把汉阳的树照得清清楚楚。”诗词在游戏中“活”了起来,也“跳”出了课本,变成了能想象、能触摸的生动画面。
下一步,江大园社区将继续依托多元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沉浸式学习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通讯员:余秋荣
编辑:缑曼 张雅馨(实习生)
审核:张敏 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