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车谷借“五个中心”冲刺世界车谷

2021-03-29 20:38 极目新闻  

今年,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大武汉,顺应时势提出打造“五个中心”的美好蓝图。

作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经济主战场,武汉经开区应时而动,快速响应,提出建设“三个示范区”、打造“四个车谷”,以落实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具体行动。

当前,该区正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勇气、魄力,体现“中国车谷”助力“五个中心”的担当、作为。

做强优势

支柱产业形成集群

“中国车谷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飞跃。”

3月18日,武汉召开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系列新闻发布会,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洋向公众介绍,该区“十三五”期间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16万亿元,正由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

王洋说,随着汽车产业朝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他们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力争经济总量达到3300亿元,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在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中居于首位。

位于该区的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现已建成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125公里,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

此外,1300余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到2025年,武汉经开区整车产量将突破2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成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并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为三大支柱的产业集群。

为此,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武汉经开区已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在5条公交路线投放运营21辆氢能源公交车。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10家以上氢能源重点企业,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计划到2025年引进培育2家至3家产值超100亿元、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500亿至1000亿元级规模产业集群。

到2035年,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8%。

▲中国车谷的东风大道已是“千亿大道”。

筑巢引凤

一天落户三百亿项目

3月24日上午,“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武汉市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举行,9个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当天下午,“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省专场活动上,又有两家企业与车谷签约。全天共计签约总投资达353.35亿元。

这些项目多围绕车谷现有优势,延伸产业链。如东风公司拟兴建东风新能源销售及研发总部项目,创新新能源车型营销模式;招商局地产(武汉)有限公司将结合神龙一厂一期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招商局仁和保险区域总部及5G智慧城市项目;武汉嘉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拟建设年产8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能高压配电系统等。而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拟在车谷建设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定位与跟踪技术等项目,将推进车谷数字经济建设。

此前,3月22日,江苏迪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远千里落户车谷,计划投资15亿元,在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建设数字投影光刻产业基地。

同日,武汉中设数字城市档案馆项目也在车谷开工。而由工业厂房改造成科创园区的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成立一年多就引进“硬科技”企业187家,其中高端人才项目10个,知识产权拥有量达636件。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政务服务等方面务实创新,以“店小二”态度为企业落户、投产、上市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三五”时期,该区累计签约项目333个,签约金额787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73家。去年,该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约830亿元,稳居武汉第一方阵。

实力担当

智能网联引领全国

“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将按照“两轴两核”进行空间布局,沿东风大道和长江沿岸打造创新创业带。

3月18日,媒体记者徐之昊从武汉经开区市民服务中心坐上一辆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30分钟后顺利到达硃山湖大道的东风技术中心。“车子转弯、上下坡、上下高架桥和进出匝道,都自动加减速,前方有大车、后方有超车,都自动避让。”负责该项目的东风技术中心智能软件中心副总监边宁介绍,40多辆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半个月跑了30万公里,已接送社会乘客600多人次。

目前,他们正计划年内再新增80至100台车辆,尽快打通沌口到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的自动驾驶线路,并逐步扩展到三镇。

▲自动驾驶出租车向市民开放。

3月22日,江汉大学物流专业学生小徐来到校图书馆前操场,掏岀手机,对着一辆东风无人驾驶售货车上贴的二维码扫了一下,听到提示语音后,拉开货柜门,从中取出一瓶咖啡,再关上柜门,随后,徐同学的支付宝显示扣费6元。

“太方便了,啥时想喝饮料吃泡面,啥时把售货车‘叫’过来买。”小徐兴奋地说。当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引入2家企业13辆无人驾驶汽车进驻江汉大学,作为该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应用研究中心的实训物资,同时给该校师生来带实际的生活便利。

“武汉经开区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界的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最多的城市。”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丰伟介绍,该区加快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已签约智能网联项目超30个,计划未来5年形成智能网联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产城融合

“四个车谷”宜居宜业

启动三环线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后官湖半岛滨水公园……

2021年,武汉经开区将成为武汉市拟新建公园最多的城区。该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三个示范区”,形成实力车谷、动力车谷、活力车谷、魅力车谷等“四个车谷”。

三环线武汉经开区段南侧的一片渣土区域,经过改造,种上花草树木,安放健身设施,现成为复合式绿道贯通的休闲公园,许多市民一边慢跑、散步,一边拍照发朋友圈。

今年元旦,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在龙灵山生态公园开启,并对市民开放。公园景区周边道路实现5G全覆盖,成为智慧生态景区。

据了解,武汉经开区去年新建绿地124.45公顷,新建绿道15.05公里,该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7.22平方米。

▲市民游览汤湖文化中心。

3月22日,武汉经开区水务和湖泊局联合车都公司启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宣布今年投资37.81亿元,实施“四水共治”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20年一遇暴雨强度的排涝标准,远期实现50年一遇暴雨的排涝标准。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武汉经开区还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近两年先后启动协和医院西院二期、武汉儿童医院西院、武大重离子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改善区内健康服务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建成产城融合、人才汇聚、产业高端、功能完备、宜居宜业、文化繁荣、生态绿色的现代化新城,基本建成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有广泛知名度的‘世界车谷’。”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在武汉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承诺。

(记者简俊晖 王永胜 通讯员张敏 孙亚云)

22

今年,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大武汉,顺应时势提出打造“五个中心”的美好蓝图。

作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的经济主战场,武汉经开区应时而动,快速响应,提出建设“三个示范区”、打造“四个车谷”,以落实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具体行动。

当前,该区正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勇气、魄力,体现“中国车谷”助力“五个中心”的担当、作为。

做强优势

支柱产业形成集群

“中国车谷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是量的突破,更是质的飞跃。”

3月18日,武汉召开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系列新闻发布会,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洋向公众介绍,该区“十三五”期间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16万亿元,正由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

王洋说,随着汽车产业朝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他们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力争经济总量达到3300亿元,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在中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中居于首位。

位于该区的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现已建成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125公里,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

此外,1300余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到2025年,武汉经开区整车产量将突破2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成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并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为三大支柱的产业集群。

为此,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武汉经开区已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在5条公交路线投放运营21辆氢能源公交车。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10家以上氢能源重点企业,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计划到2025年引进培育2家至3家产值超100亿元、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500亿至1000亿元级规模产业集群。

到2035年,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8%。

▲中国车谷的东风大道已是“千亿大道”。

筑巢引凤

一天落户三百亿项目

3月24日上午,“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武汉市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举行,9个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当天下午,“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省专场活动上,又有两家企业与车谷签约。全天共计签约总投资达353.35亿元。

这些项目多围绕车谷现有优势,延伸产业链。如东风公司拟兴建东风新能源销售及研发总部项目,创新新能源车型营销模式;招商局地产(武汉)有限公司将结合神龙一厂一期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布局招商局仁和保险区域总部及5G智慧城市项目;武汉嘉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拟建设年产8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能高压配电系统等。而南斗六星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拟在车谷建设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定位与跟踪技术等项目,将推进车谷数字经济建设。

此前,3月22日,江苏迪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远千里落户车谷,计划投资15亿元,在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建设数字投影光刻产业基地。

同日,武汉中设数字城市档案馆项目也在车谷开工。而由工业厂房改造成科创园区的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成立一年多就引进“硬科技”企业187家,其中高端人才项目10个,知识产权拥有量达636件。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政务服务等方面务实创新,以“店小二”态度为企业落户、投产、上市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十三五”时期,该区累计签约项目333个,签约金额787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落户73家。去年,该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约830亿元,稳居武汉第一方阵。

实力担当

智能网联引领全国

“十四五”时期,武汉经开区将按照“两轴两核”进行空间布局,沿东风大道和长江沿岸打造创新创业带。

3月18日,媒体记者徐之昊从武汉经开区市民服务中心坐上一辆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30分钟后顺利到达硃山湖大道的东风技术中心。“车子转弯、上下坡、上下高架桥和进出匝道,都自动加减速,前方有大车、后方有超车,都自动避让。”负责该项目的东风技术中心智能软件中心副总监边宁介绍,40多辆东风自动驾驶出租车半个月跑了30万公里,已接送社会乘客600多人次。

目前,他们正计划年内再新增80至100台车辆,尽快打通沌口到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的自动驾驶线路,并逐步扩展到三镇。

▲自动驾驶出租车向市民开放。

3月22日,江汉大学物流专业学生小徐来到校图书馆前操场,掏岀手机,对着一辆东风无人驾驶售货车上贴的二维码扫了一下,听到提示语音后,拉开货柜门,从中取出一瓶咖啡,再关上柜门,随后,徐同学的支付宝显示扣费6元。

“太方便了,啥时想喝饮料吃泡面,啥时把售货车‘叫’过来买。”小徐兴奋地说。当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引入2家企业13辆无人驾驶汽车进驻江汉大学,作为该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应用研究中心的实训物资,同时给该校师生来带实际的生活便利。

“武汉经开区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界的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最多的城市。”武汉经开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丰伟介绍,该区加快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已签约智能网联项目超30个,计划未来5年形成智能网联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产城融合

“四个车谷”宜居宜业

启动三环线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后官湖半岛滨水公园……

2021年,武汉经开区将成为武汉市拟新建公园最多的城区。该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三个示范区”,形成实力车谷、动力车谷、活力车谷、魅力车谷等“四个车谷”。

三环线武汉经开区段南侧的一片渣土区域,经过改造,种上花草树木,安放健身设施,现成为复合式绿道贯通的休闲公园,许多市民一边慢跑、散步,一边拍照发朋友圈。

今年元旦,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景区在龙灵山生态公园开启,并对市民开放。公园景区周边道路实现5G全覆盖,成为智慧生态景区。

据了解,武汉经开区去年新建绿地124.45公顷,新建绿道15.05公里,该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7.22平方米。

▲市民游览汤湖文化中心。

3月22日,武汉经开区水务和湖泊局联合车都公司启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宣布今年投资37.81亿元,实施“四水共治”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20年一遇暴雨强度的排涝标准,远期实现50年一遇暴雨的排涝标准。

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武汉经开区还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近两年先后启动协和医院西院二期、武汉儿童医院西院、武大重离子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改善区内健康服务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面建成产城融合、人才汇聚、产业高端、功能完备、宜居宜业、文化繁荣、生态绿色的现代化新城,基本建成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在全球有广泛知名度的‘世界车谷’。”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在武汉市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承诺。

(记者简俊晖 王永胜 通讯员张敏 孙亚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