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8月8日讯 8月2日,武汉经开区疫情再现。同是这一天,武汉市2021年选调生马海泉来到湘口街道报道,从“学校门”迈入“基层门”,没有适应身份转变的时间,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恐惧,抱着报考选调时“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的热情,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星夜集合,职场“首秀”验初心
8月3日凌晨1:30,刚进入梦乡的马海泉被叫醒,与留宿机关的年轻同事一起到办公室集合。一个个打电话通知机关全体干部紧急集合,进行全街全员核酸检测。根据工作安排,凌晨4点,马海泉便跟随其他干部下沉到湘口街绿荫路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布置核酸检测点、维持居民排队秩序等。
下午2点,检测点的太阳依旧热烈,但晒不退他在队伍中维持秩序的身影,不停地在队伍中穿梭,引导居民到各个点位以保证每个人尽快完成检测。晚上10点,人群散去,马海泉和同事一道已连续工作20个小时,顺利完成全社区3033名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一天下来,运动步数也已经3万多步。
“第一天入职,很多情况我还都不了解,甚至居民的很多方言也听不太懂,但我始终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我该站在哪里,我应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加入选调生队伍的初心使命。”马海泉说道。
下沉社区,“一线”锻炼显芳华
8月4日,马海泉作为下沉党员到绿荫路社区,被安排到湘隆小区1号门值守。在小区门口,他严格按照“四必”要求,对出入小区的居民测体温,提醒居民扫健康码和戴好口罩。

▲马海泉在卡口消杀。
高温笼罩让马海泉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不当班的时间,马海泉又跟着社区干部到每个楼栋下张贴当日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最新情况,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汉和未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工作单一重复,但马海泉都以积极地行动、严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
“这个年轻人真不错,能吃苦,我们社区都是女同志,这几天多亏他帮忙。”绿荫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念向马海泉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他,还有她们
跟马海泉一样刚入职的,还有两名“三支一扶”人员胡洽、李奥丽。她们都是刚毕业的“00”后女生,8月3日到街道报道时,正好是全员核酸检测,放下行李,两人便赶到了康泰路社区,戴上志愿者袖章,从居民变身为工作人员。

▲李奥丽协助做核酸检测登记。
“身份证刷一下,身份证拿好”,李奥丽协助做好居民信息录入,“接、刷、递”身份证的动作,她重复了1200多次。
胡洽则穿梭在人群中,协助维护队伍秩序,引导居民有序参与核酸检测,“请大家身份证拿在手上,有序排队,这边再过来五个人……”一天下来,胡洽的嗓子已经嘶哑。
8月4日起,两人又下沉到双塔社区,参与卡口值守、人员排查。

▲胡洽在卡口值守。
“如何分工和协作、把握细节、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在这几天的工作中,我有太多领悟,而烙印在心中最深刻的感受则是,要坚定为群众服务的真心,才能经受得住比烈日更炽热的考验!”胡洽在工作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感悟。
(通讯员 吴翩)
【编辑:缑曼 审核:黄倩 姚子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