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区教育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奋力建设教育强区

©原创 2021-10-14 13:15

部门简介

武汉经开区教育局是管委会内设机构、区政府组成部门。

按照职责,区教育局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编制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项目建设;举办全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各阶段教育,强化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及驻区高校的指导、监督、管理和联系工作。

持续加强全区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管理、教育督导、教育经费保障、教育设施设备配备及小型维修等各项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等。

栉风沐雨三十年

而今迈步从头越

8月31日,工委(扩大)会议暨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吹响了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再出发集结号,发出了“借东风·定军山”,建设“经开新区·军山新城”总动员令,描绘了“武汉之南·中国车谷”宏伟蓝图,为经开区下一个30年发展定标指向。

▲生机勃勃的军山新城。

这是工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瞻远瞩作出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将为武汉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车谷力量。

区教育局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带领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工,锚定建设教育强区目标不动摇,追转赶超,久久为功,推动全区教育强基础、补短板,优质量、育特色,求多样、促开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教育为建设“武汉之南·中国车谷”提供坚实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在今年教师节车谷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把教育作为最优营商环境,聚焦人民群众及企业人才、职工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全区教育资源配套,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军山新城学校布局调整和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汇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扎根经开区,为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吸引高端项目、高端人才落地落户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助力打造全域一流营商环境。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持续提升教育民生服务力做优教育总体规划

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重点区域、重大战略布局,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全区教育资源配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按照未来120万人口规模标准,编制全区中小学“十四五”空间布局规划和2021-2035年远景规划。

▲育才中学。

其中,“十四五”期间,全区共规划中小学校48所,提供学位62460个。智慧生态城地区规划学校8所,提供学位11910个。

2021-2035年智慧生态城规划布局小学13所,初中6所,高中2所,规划中小学学位34500个,为高品质打造经开新区·军山新城,满足新一轮发展中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提供充盈的学位保障。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

顺应“二次创业”,全面提速军山地区、薛峰地区、纱帽地区、沌口神龙地块规划学校建设。

▲育才第二小学。

加快推进一初中、神龙小学、三角湖小学、纱帽中学、育才小学、纱帽山小学等改扩建项目,为新一轮产业和人口集聚提供良好的教育配套。

▲爱莎国际学校项目效果图。

大力支持经开外校、武珞路奥山经开学校及爱莎国际学校项目加快建设和发展,形成规范化、高品质的民办教育集群,擦亮区域教育名片,营造车谷一流教育服务环境。

提升公办学前教育覆盖面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

通过政府投资新建、街办园改扩建、接收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等方式挖潜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万家湖幼儿园。

五年内,计划完成新建和接收住宅小区配套移交幼儿园31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0%以上。

▲新城幼儿园。

至2022年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持续解决“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的问题。

夯基固本,综合施策稳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围绕质量提升,谋划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和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运用绩效考核“指挥棒”和质量监测“体检仪”,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夯实干部教师队伍基础

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引进、培养“双百人”计划,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

通过3-5年时间,骨干教师占比提升至15%以上。狠抓思德规范,搭建更多专业发展和职业荣誉平台,让“四有”标准成为全体教师的普遍价值追求。

培育车谷品牌学校

加快推进品牌学校建设5.3.2计划,对入选对象学校进行系统设计与打造。

通过3年左右时间,使其在办学特色、学校管理、办学质量、教师活力等方面均明显提升,成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代表性学校,扩大车谷教育品牌影响力、外输力。

凸显课堂主阵地作用

落实“双减”政策,挖掘“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潜力,激发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新动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环境,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做足“减负”与“增效”两篇文章。

配足配强教研员队伍,全面加强教学指导和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总结、推广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

抢抓机遇、全域推进,积极创建智慧教育特色品牌

以武汉市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高位规划与推进全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积极创建武汉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形成省市智慧教育特色和品牌。

推动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落实落地,成立区级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强化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和项目管理。

在教育信息化一期项目基础上,规划实施“两均衡、两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各环节、各场域软硬件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和实景化应用,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研方式变革创新,实现智慧化教学的聚变式发展。

打造高效智慧教育应用环境

高水平建设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班班通改造、人工智能实验室、AI智慧课堂、智能阅卷系统等硬件条件提升及优质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教研、区校一体管理等服务平台搭建,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室覆盖率、教师移动终端覆盖率、智慧教室学校普及率、智慧教学运用率100%,建成信息安全、应用便捷、管理高效、人机互动一体化的全域智慧教育环境。

▲讲解最新的智慧课堂上课方式。

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服务支撑力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教学科研、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推进网络名师课堂建设,打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强化大数据精准教学、区域学情诊断、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推进师生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采取分层研训轮训、在线学习、教科研实践、评测考核等方式,培养具有信息化思维和应用能力的优秀教育管理者和高素养骨干教师队伍,助推全区教育现代化加速实现。扩大开放,拥抱世界积极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

立足国家级开发区特质,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国际化元素,有效整合国际化教育资源,打造更具开放性国际化教育高地,为魅力车谷提质增色,充分发挥国际教育资源优势。

大力支持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武汉法国国际学校高标准办学,为市区外籍人士子女就学提供优质服务。

▲长江国际学校“国际节”。

加快推进武汉爱莎国际学校建设,推动组建经开外校教育集团,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教育核心区,汇集更多国际化教育元素入驻车谷。

统筹各类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以创建教育对外开放创新实验区为目标,支持区内中小学校与国际学校开展更多交流互动,积极探索双语授课或多语种教学试点。

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支持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国际化建设,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推动区域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通过挖掘学科课堂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国际化教学交流互动,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搭建国际性、区域性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平台等途径,推动区域国际理解教育纵深化、体系化发展。

▲2021年首届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创新交流活动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鼓励更多学校创建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到2025年,全区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达到8至10所,国际理解教育整体水平居全市全列。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3

部门简介

武汉经开区教育局是管委会内设机构、区政府组成部门。

按照职责,区教育局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编制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项目建设;举办全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各阶段教育,强化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及驻区高校的指导、监督、管理和联系工作。

持续加强全区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管理、教育督导、教育经费保障、教育设施设备配备及小型维修等各项工作;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等。

栉风沐雨三十年

而今迈步从头越

8月31日,工委(扩大)会议暨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吹响了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再出发集结号,发出了“借东风·定军山”,建设“经开新区·军山新城”总动员令,描绘了“武汉之南·中国车谷”宏伟蓝图,为经开区下一个30年发展定标指向。

▲生机勃勃的军山新城。

这是工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瞻远瞩作出的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将为武汉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车谷力量。

区教育局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带领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工,锚定建设教育强区目标不动摇,追转赶超,久久为功,推动全区教育强基础、补短板,优质量、育特色,求多样、促开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教育为建设“武汉之南·中国车谷”提供坚实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在今年教师节车谷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把教育作为最优营商环境,聚焦人民群众及企业人才、职工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全区教育资源配套,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军山新城学校布局调整和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汇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扎根经开区,为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吸引高端项目、高端人才落地落户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助力打造全域一流营商环境。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持续提升教育民生服务力做优教育总体规划

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和重点区域、重大战略布局,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全区教育资源配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按照未来120万人口规模标准,编制全区中小学“十四五”空间布局规划和2021-2035年远景规划。

▲育才中学。

其中,“十四五”期间,全区共规划中小学校48所,提供学位62460个。智慧生态城地区规划学校8所,提供学位11910个。

2021-2035年智慧生态城规划布局小学13所,初中6所,高中2所,规划中小学学位34500个,为高品质打造经开新区·军山新城,满足新一轮发展中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提供充盈的学位保障。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

顺应“二次创业”,全面提速军山地区、薛峰地区、纱帽地区、沌口神龙地块规划学校建设。

▲育才第二小学。

加快推进一初中、神龙小学、三角湖小学、纱帽中学、育才小学、纱帽山小学等改扩建项目,为新一轮产业和人口集聚提供良好的教育配套。

▲爱莎国际学校项目效果图。

大力支持经开外校、武珞路奥山经开学校及爱莎国际学校项目加快建设和发展,形成规范化、高品质的民办教育集群,擦亮区域教育名片,营造车谷一流教育服务环境。

提升公办学前教育覆盖面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

通过政府投资新建、街办园改扩建、接收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等方式挖潜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万家湖幼儿园。

五年内,计划完成新建和接收住宅小区配套移交幼儿园31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0%以上。

▲新城幼儿园。

至2022年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持续解决“上公办园难、上民办园贵”的问题。

夯基固本,综合施策稳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围绕质量提升,谋划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和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运用绩效考核“指挥棒”和质量监测“体检仪”,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夯实干部教师队伍基础

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引进、培养“双百人”计划,培养一批在省市有影响力的知名校长。

通过3-5年时间,骨干教师占比提升至15%以上。狠抓思德规范,搭建更多专业发展和职业荣誉平台,让“四有”标准成为全体教师的普遍价值追求。

培育车谷品牌学校

加快推进品牌学校建设5.3.2计划,对入选对象学校进行系统设计与打造。

通过3年左右时间,使其在办学特色、学校管理、办学质量、教师活力等方面均明显提升,成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代表性学校,扩大车谷教育品牌影响力、外输力。

凸显课堂主阵地作用

落实“双减”政策,挖掘“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潜力,激发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新动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环境,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做足“减负”与“增效”两篇文章。

配足配强教研员队伍,全面加强教学指导和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总结、推广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

抢抓机遇、全域推进,积极创建智慧教育特色品牌

以武汉市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高位规划与推进全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积极创建武汉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形成省市智慧教育特色和品牌。

推动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落实落地,成立区级教育信息管理中心,强化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和项目管理。

在教育信息化一期项目基础上,规划实施“两均衡、两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各环节、各场域软硬件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和实景化应用,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研方式变革创新,实现智慧化教学的聚变式发展。

打造高效智慧教育应用环境

高水平建设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班班通改造、人工智能实验室、AI智慧课堂、智能阅卷系统等硬件条件提升及优质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教研、区校一体管理等服务平台搭建,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室覆盖率、教师移动终端覆盖率、智慧教室学校普及率、智慧教学运用率100%,建成信息安全、应用便捷、管理高效、人机互动一体化的全域智慧教育环境。

▲讲解最新的智慧课堂上课方式。

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服务支撑力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教学科研、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推进网络名师课堂建设,打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强化大数据精准教学、区域学情诊断、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推进师生信息化素养整体提升采取分层研训轮训、在线学习、教科研实践、评测考核等方式,培养具有信息化思维和应用能力的优秀教育管理者和高素养骨干教师队伍,助推全区教育现代化加速实现。扩大开放,拥抱世界积极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

立足国家级开发区特质,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国际化元素,有效整合国际化教育资源,打造更具开放性国际化教育高地,为魅力车谷提质增色,充分发挥国际教育资源优势。

大力支持武汉长江国际学校、武汉法国国际学校高标准办学,为市区外籍人士子女就学提供优质服务。

▲长江国际学校“国际节”。

加快推进武汉爱莎国际学校建设,推动组建经开外校教育集团,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教育核心区,汇集更多国际化教育元素入驻车谷。

统筹各类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以创建教育对外开放创新实验区为目标,支持区内中小学校与国际学校开展更多交流互动,积极探索双语授课或多语种教学试点。

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支持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国际化建设,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推动区域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通过挖掘学科课堂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国际化教学交流互动,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搭建国际性、区域性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平台等途径,推动区域国际理解教育纵深化、体系化发展。

▲2021年首届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创新交流活动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鼓励更多学校创建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到2025年,全区市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达到8至10所,国际理解教育整体水平居全市全列。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