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坚持人民至上新发展理念,中国车谷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原创 2021-12-05 22:55

车谷融媒12月5日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产城融合为载体,宜居环境焕然一新,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民生福祉实现全面改善。

疫情防控高效有力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武汉经开区全力打赢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方舱医院建设管理得到高度评价。

今年8月,输入型德尔塔新冠疫情突袭。武汉经开区立即行动,全区1200名下沉党员、1500名志愿者、2000名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扑”进58个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到48小时完成一轮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展开流调。

与此同时,对部分区域实行封闭管理,由内至外分设置“包围圈”,有效阻断疫情外溢传播。

连续8天新增病例为零,武汉经开区通过精准处置,实现疫情防控“动态清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称为“沌口抗疫模式”。

“健康车谷”高位推进

增进民生福祉,武汉经开区高位推进“健康车谷”。近五年来,医疗支出年均增长超过两位数,新增医疗卫生机构7家,床位2260张,亚心总医院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机构建成使用。

在经开新区·军山新城内,围绕轨道交通16号线,现代城市功能配套项目纷纷抢先入驻。

武汉首家国际康复医学中心同济国际康复中心,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幢5层高的急救中心大楼拔地而起,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项目效果图

该中心建成后,不仅具有康养功能,也将是片区内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未来,武汉经开区将呈现出“北有协和亚心,中有同济康复,南有武大经开”的大型医疗机构布局,实现社区居民就近就医。

持续建设“教育强区”

近五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持续建设“教育强区”,教育支出年均增长同样超过两位数,新改扩建16所各类学校,增加学位近1.8万个,经开外校、三牛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让居民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爱莎国际学校项目效果图。

轨道交通16号线硃山路站旁的爱莎国际学校内,施工现场也是一派热火朝天。该校占地170亩,建筑面积约18.23万平方米,总投资16.6亿元,是华中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项目,预计2022年9月可正式开学。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过去的五年,武汉经开区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为困难群体进行兜底保障,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等得力措施,全区1242户、2843人全部脱贫摘帽,开启幸福美好生活新征程。

当前,正值草莓上市时节。每天,邓南街金城村瑞甜家庭农场主段善国都会收到订单,一家人采摘、发货,接待驾车前业采摘的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56岁的段善国,治病欠了三四十万元钱的外债,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区政府和街、村的帮助下,段善国的儿子前往黄陂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学成后,一家人承包了12亩土地种草莓,除了外销,还搞起休闲采摘,家境日渐改善。去年,段善国全家脱贫摘帽。

▲生机勃勃的军山新城。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武汉城市副中心这一定位,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要求,推进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城市功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共同提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采写:记者彭宇 摄影李岿 许清鑫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3

车谷融媒12月5日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产城融合为载体,宜居环境焕然一新,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民生福祉实现全面改善。

疫情防控高效有力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武汉经开区全力打赢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方舱医院建设管理得到高度评价。

今年8月,输入型德尔塔新冠疫情突袭。武汉经开区立即行动,全区1200名下沉党员、1500名志愿者、2000名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扑”进58个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不到48小时完成一轮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展开流调。

与此同时,对部分区域实行封闭管理,由内至外分设置“包围圈”,有效阻断疫情外溢传播。

连续8天新增病例为零,武汉经开区通过精准处置,实现疫情防控“动态清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称为“沌口抗疫模式”。

“健康车谷”高位推进

增进民生福祉,武汉经开区高位推进“健康车谷”。近五年来,医疗支出年均增长超过两位数,新增医疗卫生机构7家,床位2260张,亚心总医院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机构建成使用。

在经开新区·军山新城内,围绕轨道交通16号线,现代城市功能配套项目纷纷抢先入驻。

武汉首家国际康复医学中心同济国际康复中心,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幢5层高的急救中心大楼拔地而起,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同济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项目效果图

该中心建成后,不仅具有康养功能,也将是片区内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未来,武汉经开区将呈现出“北有协和亚心,中有同济康复,南有武大经开”的大型医疗机构布局,实现社区居民就近就医。

持续建设“教育强区”

近五年以来,武汉经开区持续建设“教育强区”,教育支出年均增长同样超过两位数,新改扩建16所各类学校,增加学位近1.8万个,经开外校、三牛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让居民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爱莎国际学校项目效果图。

轨道交通16号线硃山路站旁的爱莎国际学校内,施工现场也是一派热火朝天。该校占地170亩,建筑面积约18.23万平方米,总投资16.6亿元,是华中地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际教育项目,预计2022年9月可正式开学。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过去的五年,武汉经开区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为困难群体进行兜底保障,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等得力措施,全区1242户、2843人全部脱贫摘帽,开启幸福美好生活新征程。

当前,正值草莓上市时节。每天,邓南街金城村瑞甜家庭农场主段善国都会收到订单,一家人采摘、发货,接待驾车前业采摘的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56岁的段善国,治病欠了三四十万元钱的外债,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区政府和街、村的帮助下,段善国的儿子前往黄陂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学成后,一家人承包了12亩土地种草莓,除了外销,还搞起休闲采摘,家境日渐改善。去年,段善国全家脱贫摘帽。

▲生机勃勃的军山新城。

“十四五”期间,武汉经开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武汉城市副中心这一定位,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要求,推进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城市功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共同提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采写:记者彭宇 摄影李岿 许清鑫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