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八成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把电池送来车谷“安检”

2022-02-25 23:10 长江日报  

电池包被钢针穿刺、加热、火烧,车身剧烈撞击……每天,来自全国的各种新能源汽车或零部件,来到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经受“上刀山、下火海”般的考验。

检验检测是技术研发进入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一款新车想要上市,必须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经过严格检测才能拿到合格证。

3年前,以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填补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空白。

2月24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经过3年发展,全国八成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送电池来此“安检”。各种严格的检验检测,使得这里堪称全国最“折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地方。

盐雾、火烧、针刺“考验”新能源汽车

电池检测既严又快,当天可拿结果

2月24日,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停车场上停着一排排崭新的待检车辆。在此,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经历包括安全性、耐久性、功能性等重重考验。

透过盐雾密封舱的窗口,记者看到密封舱内喷出盐水喷雾,模拟沿海城市的盐雾环境,巨大的电池包置身其中经受“侵蚀”。还有海拔舱,模拟高海拔地区的气压环境,考察电池包的性能是否“过硬”。

电池安全综合试验室,可进行电池包破坏性试验。比如,将电池包中电芯加热到一两百摄氏度,促使其发生热失控。

在电池挤压针刺试验间,直径约6毫米的一根钢针,刺向一块构成电池包的单电芯。挤压针刺试验,模拟电池受到挤压或冲击时是否会起火、燃烧,用于检测电池的安全性能。

主管工程师杨蒙说,一款新车在量产之前,要对各种极端状况进行试验。比如万一发生车祸,汽车起火爆炸前,要提前预警,留给车内人逃离时间。这些试验可考察预警时间是否充分。

今年1月,质检中心配合武汉经开区消防大队开展多种汽车电池挤压、针刺及热扩散事故模拟消防救援演练。

去年,岚图汽车的一款“琥珀”电池,数十项性能及安全测试均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完成。岚图汽车电池开发经理刘凯介绍说,如今很多电池单项检测在武汉当天就能拿到结果,比到外地至少节省一周时间。

数百万元的仿真人上阵参与“撞车”

保护车内人也保护行人

一台车在轨道上急速行驶,撞向障碍物,发出巨响,车身瞬间变形……这样的碰撞试验,在碰撞实验室的测试平台上频繁上演,相关试验已经排到今年7月。

记者在仿真人存放间里看到,10名成人与6名儿童的仿真人排成排。每个仿真人,价值200万元—800多万元,“身体”内分布着30—80个传感器,触摸一下皮肤,还有质感和弹性。为了尽可能模拟现实中的人,甚至给他们穿上了皮鞋和特制的外衣。

▲国检中心拥有多个假人,可以碰撞中模拟真人。

在整车碰撞或模拟碰撞中,仿真人被固定在车内,其体内的传感器可以精准掌握碰撞对车内乘坐者的伤害情况。一个仿真人经过标定,能反复使用多次。

碰撞实验室负责人李春介绍,碰撞测试是对车辆进行碰撞安全性验证的有效方式。实验室能完成整车碰撞、模拟碰撞、行人保护等测试。

行人碰撞试验在于保护被撞人。试验中车静止,弹射出的球体、柱状体高速运动,模拟人的头部或腿部撞向车。试验有助于改进车辆前端,尽可能把对被撞人的损伤降到最低。

据悉,质检中心先后为神龙汽车、东风本田、岚图汽车等品牌的多个车型开展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测试,为企业在家门口提供便捷服务。

电磁兼容试验室如同科幻剧场

保障无人驾驶车电磁环境安全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电磁干扰是一个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电磁兼容是必须进行的检测项目。

记者进入华中最大的电磁兼容试验室看到,四壁及屋顶全部被蓝白色的吸波材料覆盖,室内面积约400平方米,高达9米,安置着各类发射及接收天线。走进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科幻剧场。

主管工程师曹兴盛介绍,门一关上,外界的电磁波进不来,内部电磁波被完全吸收,形成纯净的暗室空间。

这个试验室,最大可进行36吨的整车电磁兼容试验,配备多功能自动驾驶机器人,能控制油门及刹车踏板,完成驾驶功能模拟。

除常规测试外,试验设备还具有先进的基站模拟与卫星信号模拟功能,可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电磁兼容试验。

全球知名超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的一款电动汽车,刚刚在这里完成部分工况的电磁兼容测试。该企业一位工程师表示,质检中心的服务专业高效,试验达到目的,为后期新车上市保驾护航。

电磁兼容试验室去年还为东风本田混动CRV及相关车型、岚图汽车等新车型提供了大量基础检测。

百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来“安检”

“十四五”再投1亿多元壮大发展

目前,来自全国的上百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在质检中心检测,其中大中型企业50余家。

国内八成以上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来此检测,还有不少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比如比亚迪、小鹏、合肥国轩、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塔菲尔、智新科技等。

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柳东威介绍,经过3年多发展,质检中心能力范围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汽车等全项汽车检测业务。有各类测试设备700多台套,检测能力1700余项。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整体试验能力和设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据悉,“十四五”期间,质检中心将继续投入1亿多元,用于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及零部件、充电系统试验领域能力建设。

来源:长江日报

采写:记者刘睿彻 摄影胡冬冬 康鹏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3

电池包被钢针穿刺、加热、火烧,车身剧烈撞击……每天,来自全国的各种新能源汽车或零部件,来到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经受“上刀山、下火海”般的考验。

检验检测是技术研发进入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一款新车想要上市,必须到第三方检测机构经过严格检测才能拿到合格证。

3年前,以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填补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检测空白。

2月24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经过3年发展,全国八成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都送电池来此“安检”。各种严格的检验检测,使得这里堪称全国最“折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地方。

盐雾、火烧、针刺“考验”新能源汽车

电池检测既严又快,当天可拿结果

2月24日,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停车场上停着一排排崭新的待检车辆。在此,新能源汽车电池需要经历包括安全性、耐久性、功能性等重重考验。

透过盐雾密封舱的窗口,记者看到密封舱内喷出盐水喷雾,模拟沿海城市的盐雾环境,巨大的电池包置身其中经受“侵蚀”。还有海拔舱,模拟高海拔地区的气压环境,考察电池包的性能是否“过硬”。

电池安全综合试验室,可进行电池包破坏性试验。比如,将电池包中电芯加热到一两百摄氏度,促使其发生热失控。

在电池挤压针刺试验间,直径约6毫米的一根钢针,刺向一块构成电池包的单电芯。挤压针刺试验,模拟电池受到挤压或冲击时是否会起火、燃烧,用于检测电池的安全性能。

主管工程师杨蒙说,一款新车在量产之前,要对各种极端状况进行试验。比如万一发生车祸,汽车起火爆炸前,要提前预警,留给车内人逃离时间。这些试验可考察预警时间是否充分。

今年1月,质检中心配合武汉经开区消防大队开展多种汽车电池挤压、针刺及热扩散事故模拟消防救援演练。

去年,岚图汽车的一款“琥珀”电池,数十项性能及安全测试均在国家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完成。岚图汽车电池开发经理刘凯介绍说,如今很多电池单项检测在武汉当天就能拿到结果,比到外地至少节省一周时间。

数百万元的仿真人上阵参与“撞车”

保护车内人也保护行人

一台车在轨道上急速行驶,撞向障碍物,发出巨响,车身瞬间变形……这样的碰撞试验,在碰撞实验室的测试平台上频繁上演,相关试验已经排到今年7月。

记者在仿真人存放间里看到,10名成人与6名儿童的仿真人排成排。每个仿真人,价值200万元—800多万元,“身体”内分布着30—80个传感器,触摸一下皮肤,还有质感和弹性。为了尽可能模拟现实中的人,甚至给他们穿上了皮鞋和特制的外衣。

▲国检中心拥有多个假人,可以碰撞中模拟真人。

在整车碰撞或模拟碰撞中,仿真人被固定在车内,其体内的传感器可以精准掌握碰撞对车内乘坐者的伤害情况。一个仿真人经过标定,能反复使用多次。

碰撞实验室负责人李春介绍,碰撞测试是对车辆进行碰撞安全性验证的有效方式。实验室能完成整车碰撞、模拟碰撞、行人保护等测试。

行人碰撞试验在于保护被撞人。试验中车静止,弹射出的球体、柱状体高速运动,模拟人的头部或腿部撞向车。试验有助于改进车辆前端,尽可能把对被撞人的损伤降到最低。

据悉,质检中心先后为神龙汽车、东风本田、岚图汽车等品牌的多个车型开展整车及零部件研发测试,为企业在家门口提供便捷服务。

电磁兼容试验室如同科幻剧场

保障无人驾驶车电磁环境安全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电磁干扰是一个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电磁兼容是必须进行的检测项目。

记者进入华中最大的电磁兼容试验室看到,四壁及屋顶全部被蓝白色的吸波材料覆盖,室内面积约400平方米,高达9米,安置着各类发射及接收天线。走进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科幻剧场。

主管工程师曹兴盛介绍,门一关上,外界的电磁波进不来,内部电磁波被完全吸收,形成纯净的暗室空间。

这个试验室,最大可进行36吨的整车电磁兼容试验,配备多功能自动驾驶机器人,能控制油门及刹车踏板,完成驾驶功能模拟。

除常规测试外,试验设备还具有先进的基站模拟与卫星信号模拟功能,可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电磁兼容试验。

全球知名超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的一款电动汽车,刚刚在这里完成部分工况的电磁兼容测试。该企业一位工程师表示,质检中心的服务专业高效,试验达到目的,为后期新车上市保驾护航。

电磁兼容试验室去年还为东风本田混动CRV及相关车型、岚图汽车等新车型提供了大量基础检测。

百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来“安检”

“十四五”再投1亿多元壮大发展

目前,来自全国的上百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在质检中心检测,其中大中型企业50余家。

国内八成以上的新能源电池企业来此检测,还有不少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比如比亚迪、小鹏、合肥国轩、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塔菲尔、智新科技等。

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柳东威介绍,经过3年多发展,质检中心能力范围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汽车等全项汽车检测业务。有各类测试设备700多台套,检测能力1700余项。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检测领域,整体试验能力和设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据悉,“十四五”期间,质检中心将继续投入1亿多元,用于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及零部件、充电系统试验领域能力建设。

来源:长江日报

采写:记者刘睿彻 摄影胡冬冬 康鹏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