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都融媒7月15日讯 “今日08时至14时我区各站点雨量(单位:mm):纱帽10.6,邓南7.1,东荆4.3,湘口2.8,沌口2.6,沌阳0.5,军山1.6,商学院1.5,天外天4.9,江汉大学8.1,体育中心3.9。”这是7月15日下午14时,区气象局统计的各站点累计雨量数据。
在京珠高速气象站站点,保障人员们正打开工具箱,小心翼翼地进行维护。保障人员钟鸣调试着一个金属筒状物,“这种双翻斗雨量传感器是目前全国气象部门区域自动站进行雨量数据观测的主要工具。”
钟鸣介绍,其工作原理是,雨水流经承水口流入上翻斗,上翻斗承积一定水量时,发生翻转,注入计量翻斗;计量翻斗翻动一次为0.1mm降水量,随之雨水由计量翻斗进入记数翻斗;记数翻斗翻转一次,在其中部小磁钢上的干簧开关则闭合一次,可产生一个脉冲信号送至采集器中的计数器进行计数。
钟鸣说,雨量筒的结构虽然看似简单,但是每个部件小而精密,每次拆卸都是个精细活儿。在雨季更是要做足准备,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数据的贻误。特别是在复杂天气突发故障时,更要求工作人员能又快又准地确定故障点并进行排除,确保观测准确。
采集的数据会传输到省气象局的服务器中,并在湖北省气象预报服务一体化平台中呈现,每5分钟更新一次。预报员需要全程结合当时的降水情况和全区站点雨量数据,研判各站数据是否准确。“这需要预报员对观测数据高度敏感和负责。”保障人员黄天利说。
在现有的气象预报产品分辨率下,做区级的精细化预报对预报员而言要求很高。“都说慢工出细活,但每一次的预报都容不得半点迟疑,每一次降水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要在短时间里做出天气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压力很大,不仅要重点关注本地形势,还要结合上下游天气形势发展。能早一分送到决策部门手中,就能减少一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预报员湛甜说。
雨量信息可以为水务部门进行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相关单位开展排涝排渍工作提供指导。“看到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汛救灾措施,我感受到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湛甜高兴地说道。(记者姚子怡 通讯员宋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