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5月24日讯 5月23日早上7:30,家住武汉经开区潮海村的刘先生,登上一辆挂着绿牌的689路氢能源公交车,前往位于军山新城川江池的工作单位上班。自3月30日上线运营以来,该车已经跑了1万多公里。
今年3月30日,武汉经开区开通连接军山新城、沌口、汉南等地的689、221和695三条公交线路,投放20台氢能公交车进行运营,50多天以来,这些氢能公交车已无故障运行20万公里,至此,武汉经开区已投入运营41辆氢能源公交车,成为武汉市氢能公交投放最多的区域,累计运营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氢能清洁环保,且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发布的《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中提到,重点推动氢能示范应用。去年6月发布的武汉市产业地图明确,武汉经开区重点布局氢能汽车和氢燃料电池产业。
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区,有一张招商地图引人注目,上面标注了全区氢能产业布局,涵盖从质子交换膜、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到氢能整车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14家氢能领军企业,不仅有雄韬氢雄、众宇动力、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武汉理工氢电等民营、外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还有东风公司、国家电投等“国家队”。
“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区负责人表示。
作为承载武汉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域,武汉经开区还在搭建更多氢能应用场景,优先在城市公交领域推广示范氢能公交车。今年3月底,在已运行20辆氢能公交车的基础上,又一次性“上新”21辆氢能公交车。
据了解,在这批氢能公交车中,有14辆搭载了来自于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众宇自主研发的车用燃料电池系统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众宇动力,由海归博士李骁创办,掌握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电堆及核心零部件技术,也是武汉氢能产业领军企业之一。目前,众宇动力正在武汉经开区新建研发和生产基地,预计完成后将实现年产20000台电堆、10000台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能力。
众宇动力品牌负责人介绍,众宇动力搭载在氢能公交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能在-30℃的极端低温环境下启动,可以像加油一样向储氢罐中加注液氢,加满一罐氢,可以跑500公里。更重要的是,氢能汽车消耗的是氢气、排出的是水,可零碳排放、零污染。
“汽车是氢能应用最好的载体之一。”日前召开的武汉市氢能企业科技成果推介及应用专题研讨会上,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前瞻技术研究院院长史建鹏介绍,东风开发了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目前正在佛山进行示范运营。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加快布局培育氢能汽车产业体系,全力协助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展示范运营,优先支持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开展示范运营,进一步扩大示范运营体量,力争到2025年氢能运营车辆达到2000辆,建设加氢站(包括混建站)15座。氢能源环卫车、垃圾车等专用车辆,也将在年内投入运营。
采写:记者郑奇悦 摄影李岿 通讯员 陈通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