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6月3日讯 “英雄凯旋,欢迎回家!”“援沪天使,你们最美丽!”
5月31日,在奋战了近60个昼夜后,完成任务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开医院6名援沪医疗队队员顺利返程!在两个月的奋战中,队员们深入闵行区、浦东新区、黄浦区,多次执行核酸检测任务,奔赴上海各大方舱医院,贡献了“经开力量”、“湖北力量”!
援沪医疗队凯旋而归,经开医院院方领导时刻心系队员,特意为“战士们”准备了可口的小龙虾、香辣的周黑鸭、美味的粽子,让队员们能第一时刻感受家乡的美味,同时为援沪医疗队子女及家人送去六一、端午节日礼品,让队员及家人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感受到浓浓的端午节日氛围。
守“沪”有我,党员先锋奋战“疫”线
今年4月初,上海疫情出现新变化,在接到援沪任务的通知后,李配主动请缨,带领5名队员冲锋一线,奔赴上海,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作为队长,她不仅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更要承担好队长职责,关心好队员们的生活起居,并督促她们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操作,保障全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作为方舱医院里的一名医生,她尽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工作再苦再累,她也毫无怨言,始终坚守一线,用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守护人民生命健康。面对多次出舱机会,她都主动放弃,坚持下来,与疫情斗争到底,为上海防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收获感动,刻在心里化为动力
在方舱繁琐细碎日常工作中,患者的一句感谢、志愿者无私奉献、同行医护相互照应、经开医院领导的关心与问候、医院送来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上海酒店厨师特意做的小龙虾、湖北菜……处处都充满温情,处处都充满感动,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无形中化为力量默默地鼓励着援沪医疗队员们。
“有时候感动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事,不需要精心策划,也许感动就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表情,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援沪工作意义所在吧!我也会将收获的感动,化作前行的动力,将方舱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化、高效化,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上海早日恢复往日繁华!”经开医院援沪护士万为琦说。
暖心守“沪”,方舱里的“心灵驿站”
随着上海疫情进展,心理援助服务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不仅是救治患者的白衣天使,更是住院病人的心灵导师。一天深夜,正在方舱医院值班的李娟,发现有一位阿姨情绪比较激动。李娟马上安抚阿姨情绪,将她带回病床,以朋友的身份,与阿姨进行心灵疏导。
李娟告诉她,医护人员就是她的朋友家人,只要她需要,医护人员一定会陪伴在她身边。同时安慰她不要担心自己的疾病,只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多喝水,一定可以早日出舱看到小宝贝,经过一番沟通,阿姨脸上逐渐恢复了笑容,情绪也平稳了下来。
从心出发,用心护理守“沪”健康
江倩仪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有在新冠定点医院的一线工作经历。当她得知上海疫情有了新变化,急需医护支援时,她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主动请缨奔赴上海一线,全力支援上海防疫工作。
她所在的方舱收治患者近1200余人,每天核酸采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方舱内患者能及时测到核酸,她凌晨四点就开始准备采样工作。采样过程中,她心系患者,照顾到亲子区域有着一老一小的特殊环境,很多老人和小孩都无法排队,需要进行单采,她每次都会仔细查看患者名单,从中发现没排上队的特殊家庭,主动走到患者床前,帮他们进行家庭单采,她细致的服务得到了方舱医院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用心守“沪”,做好方舱院感“侦察兵”
经开医院病区护士陈玙作为方舱院感人员,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督促医护人员正确标准佩戴好防护六件套,严格按照规范来穿脱防护隔离衣,做好一切防护措施。除此之外,她还主动承担了区域消毒喷洒及医疗废物打包等工作。
四、五月的上海,天气已变得炎热,每次收拾好垃圾后,陈玙衣服一定会被汗水湿透,多次差点中暑,她仍旧一丝不苟地坚持在院感防疫一线,默默守护着大家,为大家建立起院感防护屏障。
细致到位,全力做好后勤保障
在上海防疫阻击战中,涌现了一批坚守一线、不辱使命的白衣天使。其中,也不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后勤保障团队,他们24小时在线,竭尽所能,使命必达,为救助生命拼尽全力、保驾护航,为战胜疫情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顾子丹作为方舱医院后勤组的一员,不仅每天都要清点库房生活物资数量、药品数量,同时还承担着患者信息核对、整理床位物资等工作。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拖着沉重的物资在方舱医院穿行,一个班下来,腰酸背痛,全身无力。工作虽然累、虽然苦,但一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着医者的担当与责任,依然每天干劲十足,默默坚守岗位,为上海防疫工作献上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王云政)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