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1月18日讯 1月17日,武汉经开区兴业大道与兴一路交汇的路口,打桩机、挖掘机、吊车、重卡等各种机械起落、旋转、穿梭,汉南地区第一个立体交通隧道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空中不知从哪来一个小黑点,敏捷而轻盈的飞到工地上空,缓缓降低高度,在施工机械附近巡回盘旋。“请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与电力杆线及设备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无人机上传来的声音盖过了嗡嗡嗡的螺旋桨声。
2021年,汉南区供电公司为提高工作效率,组织一线青年骨干团队,探索无人机线路智能巡检技术。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无人机能按照规划的航线进行自主飞行、自主拍照、自动避让吊车树木等障碍物,再到利用AI自动识别技术精准完成缺陷隐患比对识别、缺陷报告汇总、消缺结果确认。如今,汉南区供电公司采用的配网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已在华中地区领先。
为了大幅度提高线路保护工作的效率,汉南供电公司利用无人机的摄像头,操作人员能从空中直观的查看施工机械与线路设备的距离,同时无人机搭载的“小喇叭”播放员工录制的“温馨提示”进行电力设施宣传。无人机每架次飞行30分钟左右,可以完成半径3-5公里范围内4-6个工地的巡视和宣传工作。工作班配备两架无人机,再多带几个备用电池,往常供电服务区域内所有工地跑一圈需要两天,现在半天就已足够。
“现在电力设施外破事件少多了,故障停电概率大大降低,节省出来的时间我们还要继续开发无人机的新功能。”维护班无人机飞手江嘉鹏和王华志信心满满:“春节将至,我们的无人机要大显身手,除了加大高压线路的巡视频度,还要把无人机设备巡视的范围拓展到低压线路,让我们的电力供应更可靠,保证千家万户开开心心过大年。”
(通讯员 毛强)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