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都融媒8月18日讯 全班33人,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26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20人备战考研18人成功被入取,合作发表多篇论文,20人相继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2017年获得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节创业总决赛二等奖。
▲2016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课堂掠影
武汉商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有这样一群青春学子,怀揣着梦想与信念,以共同的默契和汗水,成就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气氛很沉闷,学生们坐在下面不说话,眼神很迷茫。”这是食品科技学院教师魏敏对2016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的初印象,魏敏说:“由于专业是当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填报人数不足,很多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对新专业不了解、对未来也没有规划。”
“要先解决是心的问题,让这个班‘活’过来!”第一次班会后,作为辅导员的魏敏就开始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资料,决心把班级拧成一股绳。
魏敏先摸底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哪个学生经济有困难、哪个学生家里因洪水受了灾、哪个学生父母身患重病,魏敏都了如指掌,积极协调学院、学校给予帮扶,让学生安心上学。
魏敏也在积极扭转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让学生从不懂专业到爱上专业,给学生做专业规划。班长李梦茹本想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想申请转专业的她在大二时却不愿意走了:“我们这个专业是偏向食品类检测,和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很契合,前景非常好!
大一破心魔、大二强专业、大三明规划,是魏敏给班级定的目标。
▲部分比赛获奖荣誉证书
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班里不少同学都把目光放到了课题科研上,借此提升专业能力。“当时我们有点担心,毕竟能力不足,想做又不敢做。”学生李婉说。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学院教师们向学生敞开了怀抱,带着学生们一起参加课题项目,让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突破。
▲班级合影留念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复配多糖对鸡肉丸的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的李婉回忆自己的科研经历特别有成就感:“当时我们很苦恼设计方案中的实验操作,我们就请老师给我们开了‘小灶’补了这部分的专业知识,老师们特别热心。由于专业差异,我们制作鸡肉丸的工艺不规范,其他专业的老师同学也来帮我们。论文发表后,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素食团队的潘晴楣、熊喆、何旭、梁婷婷也克服了许多困难顺利发表一系列素食研究的论文。熊喆表示,每一次实践都是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大家一起琢磨、一起研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实习记者马宁 通讯员张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