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大讯飞华中研究院院长王士进: 智慧教学使超4万名经开区师生受益

2023-04-01 21:51 中国车谷  

“请大家用平板来观看一下,然后说说看你都看到了哪些气象数据?”一位老师手持平板,镜头扫过,端坐在课堂的学生们同样人手一部平板。通过信息技术的助力,视频、图片、动画、文字……多种媒体手段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内容。

一年前,央视《晚间新闻》的报道,将武汉经开区实验小学的智慧课堂带入了大众的视野。智慧课堂的背后,是科大讯飞所提供的技术支持。

近日,科大讯飞副总裁、讯飞研究院副院长、讯飞华中研究院院长王士进,被评选为中国车谷高层次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十余载,其主导的武汉经开区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覆盖全区47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超4万名师生受益。

“天才少年”的愿望——

让中国“人工智能”有国际竞争力

王士进何许人也?2月20日,在中国科协2023“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上,其荣获第25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助力教育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硕果也受到全国瞩目。

为何能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王士进说,15年前,他在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对于人工智能的初步认知主要来自参加国际会议时看到的外国著作,通过研读别人的文章,来把握一些新的思路,只能为应用场景做技术适配或改进等微创新研究。

在“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学习,获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学位,“天才少年”王士进奔跑在科学道路上的脚步没有停歇。

彼时,全球与中文语音处理相关的绝大多数的技术和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走别人的老路只会更慢一步。”王士进发出这样的感慨。

10年前,王士进加入科大讯飞,扛起智慧教育方向的研究规划与成果转化工作大旗。说起研发路上的成功秘诀,他将所有成果归功于团队的努力。团队里全是年轻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日新月异,科大讯飞鼓励青年研发团队“共创”科技研究,“90后”研发人员成了公司的主力军。“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来公司一两年,就晋升到了组长等岗位。”王士进笑着说。

“去年,在跟法、德一些同行交流时,外籍专家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丰富的教学应用场景连连点赞。”王士进言语中充满了自豪,“迎来了天平的变化,中国的技术已走向国际舞台中央。”

告别做不完的课堂作业

实现作业布置千人千面

“得益于政府的支持,讯飞智慧教育已全面覆盖湖北等32个省级行政区应用,全面覆盖众多学校的教、学、考、评、管等多个应用场景。”王士进说,自2021年起,武汉经开区启动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持续投入4.68亿元,区内中小学“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成新常态。

时下,王士进带领研发团队对车谷现有的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持续赋能,另外一方面也通过分析在后台里面汇集不同类型的老师使用经验等数据,反馈给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迭代升级。

“课堂作业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以前老师对于作业的设计大多凭经验去布置,每个孩子习题都一样,作业练习效率并不高;如果老师因人而异分层次个性化布置作业,工作量又太大。”王士进解释道,人工智能教学正好规避了这些问题,告别了做不完的课堂作业,实现作业布置千人千面。

据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出具的经开区智慧教学最新规模化测评报告显示,近九成的老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上感觉效率提升,有约75%的老师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交互率,智慧教育系统使老师批改作业时间成本减少三成。

“未来,围绕核心素养教育,我们还将在车谷研究更多启发式教育和教学的人工智能科技,让孩子们不仅知道题目的答案,还能从中收获启发和思考,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王士进说。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13

“请大家用平板来观看一下,然后说说看你都看到了哪些气象数据?”一位老师手持平板,镜头扫过,端坐在课堂的学生们同样人手一部平板。通过信息技术的助力,视频、图片、动画、文字……多种媒体手段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习内容。

一年前,央视《晚间新闻》的报道,将武汉经开区实验小学的智慧课堂带入了大众的视野。智慧课堂的背后,是科大讯飞所提供的技术支持。

近日,科大讯飞副总裁、讯飞研究院副院长、讯飞华中研究院院长王士进,被评选为中国车谷高层次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十余载,其主导的武汉经开区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覆盖全区47所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超4万名师生受益。

“天才少年”的愿望——

让中国“人工智能”有国际竞争力

王士进何许人也?2月20日,在中国科协2023“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上,其荣获第25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助力教育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硕果也受到全国瞩目。

为何能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王士进说,15年前,他在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对于人工智能的初步认知主要来自参加国际会议时看到的外国著作,通过研读别人的文章,来把握一些新的思路,只能为应用场景做技术适配或改进等微创新研究。

在“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学习,获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学位,“天才少年”王士进奔跑在科学道路上的脚步没有停歇。

彼时,全球与中文语音处理相关的绝大多数的技术和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走别人的老路只会更慢一步。”王士进发出这样的感慨。

10年前,王士进加入科大讯飞,扛起智慧教育方向的研究规划与成果转化工作大旗。说起研发路上的成功秘诀,他将所有成果归功于团队的努力。团队里全是年轻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日新月异,科大讯飞鼓励青年研发团队“共创”科技研究,“90后”研发人员成了公司的主力军。“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来公司一两年,就晋升到了组长等岗位。”王士进笑着说。

“去年,在跟法、德一些同行交流时,外籍专家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丰富的教学应用场景连连点赞。”王士进言语中充满了自豪,“迎来了天平的变化,中国的技术已走向国际舞台中央。”

告别做不完的课堂作业

实现作业布置千人千面

“得益于政府的支持,讯飞智慧教育已全面覆盖湖北等32个省级行政区应用,全面覆盖众多学校的教、学、考、评、管等多个应用场景。”王士进说,自2021年起,武汉经开区启动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持续投入4.68亿元,区内中小学“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成新常态。

时下,王士进带领研发团队对车谷现有的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持续赋能,另外一方面也通过分析在后台里面汇集不同类型的老师使用经验等数据,反馈给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迭代升级。

“课堂作业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以前老师对于作业的设计大多凭经验去布置,每个孩子习题都一样,作业练习效率并不高;如果老师因人而异分层次个性化布置作业,工作量又太大。”王士进解释道,人工智能教学正好规避了这些问题,告别了做不完的课堂作业,实现作业布置千人千面。

据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出具的经开区智慧教学最新规模化测评报告显示,近九成的老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上感觉效率提升,有约75%的老师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交互率,智慧教育系统使老师批改作业时间成本减少三成。

“未来,围绕核心素养教育,我们还将在车谷研究更多启发式教育和教学的人工智能科技,让孩子们不仅知道题目的答案,还能从中收获启发和思考,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王士进说。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