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融媒9月27日讯 9月26日晚,武汉商学院第三十五期以“芸手生花”为主题的国学小课在该校校史馆正式开课。牛津大学博士季含轩引领武商院师生步入非遗英山缠花技艺的世界,在“千缠万绕”中品味非遗缠花之美。
英山缠花,简称缠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在2011年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由古时的簪花习俗演变而来,“缠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诗人宋祁《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中的“宝幡双帖燕,綵树对缠花。”缠花涵盖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因其体积“小”、构思“巧”、技艺“精”、形式“活”四个特点,又有“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的美称。
手工艺缠花,就是用蚕丝线在以纸板和金属丝扎成的胚架上缠绕,制作出形状各异的花片,缠花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其作品有轻盈、灵动的造型和自然、雅致的光泽。
中秋佳节将至,季含轩特意现场教学中秋金桂缠花胸针。小课伊始,季含轩介绍了掐丝缠花、描金缠花和染色缠花三种缠花类型,其中掐丝缠花将缠花结合传统掐丝工艺,把缠花作品点缀地更为立体精致,中秋金桂缠花便属于传统掐丝缠花的一种。
“卡纸为底,铜线为骨,蚕丝为面,”季老师边讲述着制作缠花的方法,边带领助教为参会师生演示,芊芊素手上下翻飞,不一会便完成了一片富有光泽的桂叶,引得在场的同学们跃跃欲试。
看似简单的缠绕却暗藏巧思,“缠的时候丝线很容易不均匀导致叶片有留白,重新缠绕了好几次后我的叶子才终于出现,这也教会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23级工商管理学院卢羽涵感慨地说。
“缠绕蚕丝线时要松弛有度,太紧会使叶片失去光泽,太松便会导致丝线松散。”在季含轩讲师的细心指导下,同学们手中的桂叶从歪七扭八到平整精致。
经过一个小时的制作,每位参加活动的成员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桂花缠花胸针”。灵动的玉桂悄然绽放于光泽的枝桠间,一颗洁白的珍珠恰点缀于桂叶处,寓意着“和美团圆”。
(通讯员陈梦婷 卢蕾雅)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