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健康微课堂|直冲30℃!这几种“去热防病”妙招速来get

2024-07-12 13:35 健康湖北  

5月23日起,湖北大部分地区气温直逼30℃,燥热扑面而来,很多人已经开始享受空调、西瓜、冰可乐“清凉套装”,体温确实是降下来了。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金劲松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醒大家:入夏时节仍需注意保养,解热不能过于放肆,小心疾病找上门。

初夏时节被认为是一些疾病高发的时期,这与五行理论中的“木克土”有关。初夏属于土,而春季属于木,木过旺则会克制土,导致脾土受损。

脾在五脏六腑中主要负责运化水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初夏容易出现与脾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

1.肠胃不适

初夏天气渐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加上湿热天气,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皮肤问题

初夏湿气重,气温升高,容易导致湿热内生,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也比较旺盛,从而引发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3.心血管疾病

中医常提到心主火,夏季火旺,容易导致心火过盛,使得心血管疾病高发,特别是对于体内阳气偏旺的人来说,更应注意调养心火,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比起冰镇汽水能解一时之热,选择一些对症的“中药茶饮”则更为温和有效,由此来缓解初夏带来的不适。

蒲公英清热茶

干蒲公英每次使用9-15克,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推荐有痤疮、皮肤炎症、感冒发热的人群饮用。

金银花解毒茶

使用2-4克金银花泡水,疏散风热,抗炎解热,适合内热、咽喉痛、皮肤病的人群。

菊花明目茶

菊花3-6朵,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增减,主要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的作用,建议肝火旺、头痛眼红、高血压患者尝试。

荷叶降脂茶

使用3克绿茶、3克茉莉花、适量荷叶泡水,能降压降脂,清肠祛湿,肥胖、便秘、需要降脂降压人群可尝试。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金劲松解释这就是指春天的时候阳气刚刚开始生长,到了夏天慢慢地阳气就盛了,初夏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季节转换时期,此时守护阳气尤为重要。

初夏湿热较重,湿邪重浊,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

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鸭肉、鲫鱼、虾等,并适当增加健脾去湿的中药材,如淮山、芡实、薏米、莲子等,以帮助身体排湿。

穴位按摩也可以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增强阳气:

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二、第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按摩此穴可以清心火,安心神。

少府穴 少府穴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小指尖处,按摩此穴有助于清心泻火、行气活血。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有补益心气、镇静安神的作用。

来源:健康湖北

【编辑:缑曼】

37

5月23日起,湖北大部分地区气温直逼30℃,燥热扑面而来,很多人已经开始享受空调、西瓜、冰可乐“清凉套装”,体温确实是降下来了。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金劲松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醒大家:入夏时节仍需注意保养,解热不能过于放肆,小心疾病找上门。

初夏时节被认为是一些疾病高发的时期,这与五行理论中的“木克土”有关。初夏属于土,而春季属于木,木过旺则会克制土,导致脾土受损。

脾在五脏六腑中主要负责运化水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初夏容易出现与脾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

1.肠胃不适

初夏天气渐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加上湿热天气,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2.皮肤问题

初夏湿气重,气温升高,容易导致湿热内生,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也比较旺盛,从而引发湿疹、痱子等皮肤问题;

3.心血管疾病

中医常提到心主火,夏季火旺,容易导致心火过盛,使得心血管疾病高发,特别是对于体内阳气偏旺的人来说,更应注意调养心火,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比起冰镇汽水能解一时之热,选择一些对症的“中药茶饮”则更为温和有效,由此来缓解初夏带来的不适。

蒲公英清热茶

干蒲公英每次使用9-15克,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推荐有痤疮、皮肤炎症、感冒发热的人群饮用。

金银花解毒茶

使用2-4克金银花泡水,疏散风热,抗炎解热,适合内热、咽喉痛、皮肤病的人群。

菊花明目茶

菊花3-6朵,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增减,主要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的作用,建议肝火旺、头痛眼红、高血压患者尝试。

荷叶降脂茶

使用3克绿茶、3克茉莉花、适量荷叶泡水,能降压降脂,清肠祛湿,肥胖、便秘、需要降脂降压人群可尝试。

《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金劲松解释这就是指春天的时候阳气刚刚开始生长,到了夏天慢慢地阳气就盛了,初夏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季节转换时期,此时守护阳气尤为重要。

初夏湿热较重,湿邪重浊,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

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鸭肉、鲫鱼、虾等,并适当增加健脾去湿的中药材,如淮山、芡实、薏米、莲子等,以帮助身体排湿。

穴位按摩也可以帮助调节身体机能,增强阳气:

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二、第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按摩此穴可以清心火,安心神。

少府穴 少府穴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小指尖处,按摩此穴有助于清心泻火、行气活血。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此穴有补益心气、镇静安神的作用。

来源:健康湖北

【编辑:缑曼】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