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车谷足迹——档案背后的故事(一)

2021-09-14 17:28 中国车谷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今年,恰正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30周年。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武汉经开区始终融合武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从一望无际的农田丘陵,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武汉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在奋斗的进程中构筑了车谷人的精神风貌。

建党百年,武汉经开区档案馆和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专栏“车谷足迹”,带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车谷度过的风雨历程。

▲档案:1990年12月20日的长江日报。                        

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又一丰硕成果

中法合资生产轿车项目在巴黎签约

第一期工程年产轿车十五万辆,轿车总装厂建在武汉,预计一九九五年建成投产

本报讯(记者 彭金安 通讯员 刘昌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15万辆轿车的合同今日凌晨2时20分(巴黎时间19日19时20分)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约。

二汽厂长陈清泰、雪铁龙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维先生在合资合同上签了字。中国驻法大使馆、商务处、国家计委、经贸部和中国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法国政府外交部、外贸部、财政经济部、工业部及法驻华商务处等有关部门的官员出席了签字仪式。签字之后,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

中法合资生产的这种轿车是法国雪铁龙公司将于明年推出的最新产品,发动机排量为1.3—1.6升,具有外型小、内空大、自重轻、油耗低、风阻系数小、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合资项目的最终生产纲领为年产30万辆普及型轿车,这次签约的合同为第一期工程,即年产轿车15万辆,总投资约46亿元人民币,预计1995年建成投产。

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二汽30万辆轿车总装厂厂址定在武汉市沌口地区以后,我市为轿车总装厂的建设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改造完通往厂区的318国道;为轿车总装厂供热的65吨锅炉已基本建成;“四通一平”完成了扩初设计;项目建设的征地工作正在进行;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项目也在抓紧实施。

为了加快这一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市政府将在沌口建立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以中法合资的30万辆轿车项目为依托,通过武汉市自筹资金开发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扶持支柱产业,吸纳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扩大内地对外开放,繁荣全省以至华中腹地经济。

(长江日报 1990年12月20日 头版)

1987年5月,由东汽(原二汽)公司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在十堰车城宾馆召开了汽车研讨会。会上,以二汽厂长陈清泰为代表的二汽人提出了不以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而以汽车集团为投资主体,联合军工、地方工业力量开发轿车工业的设想。当年8月初,李鹏总理、姚依林副总理在北戴河作出决定,轿车生产主要依靠一汽、二汽和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加上北京、天津和广州三市的汽车厂,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并给二汽定下了“联合开发、合资办厂、出口导向、替代进口”的16字方针。北戴河会议关于轿车布点的格局后来被称之为“三大三小”的发展战略。

北戴河会议之后,二汽抓紧上报了项目建议书,1988年元月获国家计委批准。如何选择厂址?二汽把“绣球”抛向全国,立即有11个省市的114个城市为争夺项目展开了激烈竞争。对于老工业城市武汉而言,振兴经济,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重振汽车工业无疑是武汉的出路之一。

在争取轿车项目的同时,武汉市委、市政府决策设立“沌口开发试验区”,请示于1988年5月呈报省政府,并转报国务院。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二汽轿车总装厂定在武汉,发动机厂定在襄樊。武汉终于抓住了发展轿车工业的历史性机遇。1988年10月28日,为了抓紧做好30万辆轿车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沌口开发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筹建工作实行全面领导。赵宝江市长任组长,任德亮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这就是日后常说的轿车办。

按照北戴河会议为二汽发展轿车制定的16字方针,二汽一方面在国内选择厂址,一方面在国外寻找合资伙伴,先后同美国、日本、西德、法国、意大利等5国14个厂家进行了接触。经筛选,保留法国雪铁龙—雷诺和美国通用一日本富士重工进行深入谈判,而谈判的重点放在法国雪铁龙公司。1988年12月16日,二汽和雪铁龙公司完成了联合可行性研究。1989年5月3日,姚依林同志主持会议,原则批准二汽、雪铁龙联合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汽与雪铁龙公司的商务谈判全面展开,双方商定6月初在巴黎签订合资合同。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1989年政治风波,法国政府带头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二汽与雪铁龙之间签订合资合同事宜被搁置。

轿车办的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这时,赵宝江市长明确指出:“不管东南西北风,坚决按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办。”轿车办一班人在任德亮同志的带领下,坚持班子不散,工作不停,坚定不移地抓紧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规划先行”和“法制先行”的原则,1989年5月,草拟了《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暂行条例》等6件法规草案。同年年底,由市区通往开发区的318国道十里铺至郭徐岭段全线完工;总装厂厂区征地拆迁的摸底调查基本结束。

转眼到了1990年上半年,法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制裁仍无解冻迹象,开发区面临是上还是下的严峻考验。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是任何障碍也挡不住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从沿海推进到沿江。武汉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1990年4月,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的决定,长江龙头活了,长江沿岸城市也跟着舞动起来。5月,长江上游的重庆市先声夺人建立了南坪开发区;6月,杭州钱塘江外商台商投资区宣告成立,昆山、芜湖、安庆也纷纷自办开发区;7月,宁波开办了奉化台商外商投资特区,我省在葛店也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怎么办?决不能坐失良机!

轿车办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慎重提出了开发区“两点起步”方案:即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先期开发三角湖外国专家公寓区和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完成“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并初步形成各项法规配套和建立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市政府、市委分别在8月8日和18日听取了轿车办的汇报。市委书记郑云飞审时度势,斩钉截铁地说:“要把办开发区同为30万辆轿车项目作准备和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结合起来。轿车项目签约和国家批准武汉对外开放只是迟早的事,因此我们要争取主动,冒点风险,先干起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往里引,有了好项目,中央就会批开发区”。一向以务实著称的赵宝江市长指示:“两点起步”方案是可行的,务必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施工设计,水、电、路、信四大基础设施建设不要等,要抓紧。这项工作不抓紧,一旦签约就来不及了。

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轿车办、市规划局、市统建办等部门立即着手开发区起步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4日,赵宝江市长召集轿车办、市计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统建办等单位负责人研究解决了外专公寓、零部件区征地面积及费用等问题。11月17日,市统建办同汉阳县签定三角湖外专公寓区征用土地协议。

协议书墨迹未干,11月28日,二汽厂长陈清泰和总工程师宋延光风尘仆仆赶到武汉,向赵宝江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法国政府已经向我国发出照会,承诺为二汽-雪铁龙合资项目提供24亿法郎的贷款;李鹏总理于10月、11月两次召集会议,研究同意二汽轿车项目进入国家“八五”计划的笼子,同意二汽一雪铁龙合资,要求武汉市为轿车项目的准备工作由软件转入硬件实施。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运之神又一次光顾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预言得到了验证。

1990年12月20日凌晨2时,中国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生产30万辆轿车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在巴黎举行(巴黎时间19日晚8时)。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一个漫长的冬夜。整整一个晚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在等待巴黎传来的消息。管委会的几个干部一直守候在市政府机要室,等待巴黎的电传。

东方露出鱼肚白,电子钟的指针指向20日6时,电传机仍像在冬眠中沉睡。死守了一整夜的几个人正准备离去,电话铃响了,随着电传机的启动,室内的几个人抱成一团,兴奋地跳了起来。喜讯迅即传到了一夜没合眼的市政府秘书长、轿车办负责人任德亮同志的家里,传到市委书记、市长们家里。几分钟后,任德亮同志兴奋地拿上传真件,带了几包香烟,直奔长江日报社印刷厂,一边忙着给工人师傅们撒烟,一边张罗着改版易稿。为了这条消息,当天的长江日报比平时晚发了3个多小时,头版刊登了两大新闻,一个是邓小平同志为天河机场题字,一个是中法30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巴黎签字。

(来源:武汉经开区档案馆  )

2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今年,恰正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30周年。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武汉经开区始终融合武汉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从一望无际的农田丘陵,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武汉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在奋斗的进程中构筑了车谷人的精神风貌。

建党百年,武汉经开区档案馆和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专栏“车谷足迹”,带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车谷度过的风雨历程。

▲档案:1990年12月20日的长江日报。                        

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又一丰硕成果

中法合资生产轿车项目在巴黎签约

第一期工程年产轿车十五万辆,轿车总装厂建在武汉,预计一九九五年建成投产

本报讯(记者 彭金安 通讯员 刘昌茂)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合资生产15万辆轿车的合同今日凌晨2时20分(巴黎时间19日19时20分)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约。

二汽厂长陈清泰、雪铁龙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维先生在合资合同上签了字。中国驻法大使馆、商务处、国家计委、经贸部和中国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法国政府外交部、外贸部、财政经济部、工业部及法驻华商务处等有关部门的官员出席了签字仪式。签字之后,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

中法合资生产的这种轿车是法国雪铁龙公司将于明年推出的最新产品,发动机排量为1.3—1.6升,具有外型小、内空大、自重轻、油耗低、风阻系数小、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

合资项目的最终生产纲领为年产30万辆普及型轿车,这次签约的合同为第一期工程,即年产轿车15万辆,总投资约46亿元人民币,预计1995年建成投产。

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二汽30万辆轿车总装厂厂址定在武汉市沌口地区以后,我市为轿车总装厂的建设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改造完通往厂区的318国道;为轿车总装厂供热的65吨锅炉已基本建成;“四通一平”完成了扩初设计;项目建设的征地工作正在进行;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项目也在抓紧实施。

为了加快这一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市政府将在沌口建立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以中法合资的30万辆轿车项目为依托,通过武汉市自筹资金开发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扶持支柱产业,吸纳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扩大内地对外开放,繁荣全省以至华中腹地经济。

(长江日报 1990年12月20日 头版)

1987年5月,由东汽(原二汽)公司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在十堰车城宾馆召开了汽车研讨会。会上,以二汽厂长陈清泰为代表的二汽人提出了不以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而以汽车集团为投资主体,联合军工、地方工业力量开发轿车工业的设想。当年8月初,李鹏总理、姚依林副总理在北戴河作出决定,轿车生产主要依靠一汽、二汽和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加上北京、天津和广州三市的汽车厂,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并给二汽定下了“联合开发、合资办厂、出口导向、替代进口”的16字方针。北戴河会议关于轿车布点的格局后来被称之为“三大三小”的发展战略。

北戴河会议之后,二汽抓紧上报了项目建议书,1988年元月获国家计委批准。如何选择厂址?二汽把“绣球”抛向全国,立即有11个省市的114个城市为争夺项目展开了激烈竞争。对于老工业城市武汉而言,振兴经济,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重振汽车工业无疑是武汉的出路之一。

在争取轿车项目的同时,武汉市委、市政府决策设立“沌口开发试验区”,请示于1988年5月呈报省政府,并转报国务院。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二汽轿车总装厂定在武汉,发动机厂定在襄樊。武汉终于抓住了发展轿车工业的历史性机遇。1988年10月28日,为了抓紧做好30万辆轿车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沌口开发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筹建工作实行全面领导。赵宝江市长任组长,任德亮等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这就是日后常说的轿车办。

按照北戴河会议为二汽发展轿车制定的16字方针,二汽一方面在国内选择厂址,一方面在国外寻找合资伙伴,先后同美国、日本、西德、法国、意大利等5国14个厂家进行了接触。经筛选,保留法国雪铁龙—雷诺和美国通用一日本富士重工进行深入谈判,而谈判的重点放在法国雪铁龙公司。1988年12月16日,二汽和雪铁龙公司完成了联合可行性研究。1989年5月3日,姚依林同志主持会议,原则批准二汽、雪铁龙联合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汽与雪铁龙公司的商务谈判全面展开,双方商定6月初在巴黎签订合资合同。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1989年政治风波,法国政府带头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二汽与雪铁龙之间签订合资合同事宜被搁置。

轿车办的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这时,赵宝江市长明确指出:“不管东南西北风,坚决按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办。”轿车办一班人在任德亮同志的带领下,坚持班子不散,工作不停,坚定不移地抓紧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规划先行”和“法制先行”的原则,1989年5月,草拟了《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暂行条例》等6件法规草案。同年年底,由市区通往开发区的318国道十里铺至郭徐岭段全线完工;总装厂厂区征地拆迁的摸底调查基本结束。

转眼到了1990年上半年,法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制裁仍无解冻迹象,开发区面临是上还是下的严峻考验。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是任何障碍也挡不住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从沿海推进到沿江。武汉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1990年4月,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的决定,长江龙头活了,长江沿岸城市也跟着舞动起来。5月,长江上游的重庆市先声夺人建立了南坪开发区;6月,杭州钱塘江外商台商投资区宣告成立,昆山、芜湖、安庆也纷纷自办开发区;7月,宁波开办了奉化台商外商投资特区,我省在葛店也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怎么办?决不能坐失良机!

轿车办在经过反复论证后,慎重提出了开发区“两点起步”方案:即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先期开发三角湖外国专家公寓区和汽车零部件加工区,完成“四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并初步形成各项法规配套和建立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市政府、市委分别在8月8日和18日听取了轿车办的汇报。市委书记郑云飞审时度势,斩钉截铁地说:“要把办开发区同为30万辆轿车项目作准备和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结合起来。轿车项目签约和国家批准武汉对外开放只是迟早的事,因此我们要争取主动,冒点风险,先干起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往里引,有了好项目,中央就会批开发区”。一向以务实著称的赵宝江市长指示:“两点起步”方案是可行的,务必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施工设计,水、电、路、信四大基础设施建设不要等,要抓紧。这项工作不抓紧,一旦签约就来不及了。

为了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轿车办、市规划局、市统建办等部门立即着手开发区起步的各项准备工作。9月4日,赵宝江市长召集轿车办、市计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统建办等单位负责人研究解决了外专公寓、零部件区征地面积及费用等问题。11月17日,市统建办同汉阳县签定三角湖外专公寓区征用土地协议。

协议书墨迹未干,11月28日,二汽厂长陈清泰和总工程师宋延光风尘仆仆赶到武汉,向赵宝江市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法国政府已经向我国发出照会,承诺为二汽-雪铁龙合资项目提供24亿法郎的贷款;李鹏总理于10月、11月两次召集会议,研究同意二汽轿车项目进入国家“八五”计划的笼子,同意二汽一雪铁龙合资,要求武汉市为轿车项目的准备工作由软件转入硬件实施。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运之神又一次光顾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预言得到了验证。

1990年12月20日凌晨2时,中国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生产30万辆轿车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在巴黎举行(巴黎时间19日晚8时)。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一个漫长的冬夜。整整一个晚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在等待巴黎传来的消息。管委会的几个干部一直守候在市政府机要室,等待巴黎的电传。

东方露出鱼肚白,电子钟的指针指向20日6时,电传机仍像在冬眠中沉睡。死守了一整夜的几个人正准备离去,电话铃响了,随着电传机的启动,室内的几个人抱成一团,兴奋地跳了起来。喜讯迅即传到了一夜没合眼的市政府秘书长、轿车办负责人任德亮同志的家里,传到市委书记、市长们家里。几分钟后,任德亮同志兴奋地拿上传真件,带了几包香烟,直奔长江日报社印刷厂,一边忙着给工人师傅们撒烟,一边张罗着改版易稿。为了这条消息,当天的长江日报比平时晚发了3个多小时,头版刊登了两大新闻,一个是邓小平同志为天河机场题字,一个是中法30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巴黎签字。

(来源:武汉经开区档案馆  )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