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都融媒7月23日讯 入梅以来,武汉经历8轮强降雨,雨量大、汛情猛、长江水位持续升高,严重威胁着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沌口街建华社区,有这样一群社区人,才下抗疫战线又上防汛一线,他们从60后到95后,用自己的行动和汗水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的担当。
60后:再上堤,守家园
1962年出生的邹德应,是一位党龄已有24年的老党员。6月29日,武汉市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当天下着倾盆大雨,邹德应正在社区巡查,想到了2016年的情形,“我得去堤上看看。”看着猛涨的水位线,他的心揪了起来。
“我参加了1998年的抗洪抢险,距离现在都20多年了,那时候年轻,扛沙袋、打木桩,能几天几夜连轴转;2016年的防汛,我也是在堤上。”当时在电塔村村委会工作的他,一直在抗洪一线坚守了3个月。
江堤巡查、清理排水沟、查找漏水点…… 邹德应又一次拿起铁锹,守护家园。“我比不上他们24小时值守的人辛苦,每天来堤上看一下,排查一遍,没有险情,心里就踏实一些。”
70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黄友凯是一名70后的社区书记。疫情爆发最严重时期,他不顾自身安危一趟趟送诊发热患者。在隔离点时,虽身体不适但仍不忘社区工作,线上调度,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网。
7月以来,连降暴雨,防汛形势严峻。黄友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确保防疫、防汛两不误。“黄书记,沌口四五路道路渍水,居民家中积水。”听到消息后,黄友凯火速前往居民家中,联系城管人员用沙袋围堵积水,调拨抽水泵处理道路渍水,不到一小时,险情得到明显缓解。
“大家辛苦了,没有你们的坚守就没有堤下群众的平安。”在烂泥湖堤上,他为一线人员送去慰问品,鼓舞士气,振奋军心。他经常说,汛情就是命令,要随时把“子弹上膛”,把群众放心上。
80后:带好头,守初心
“王主任,我家墙面渗水了,请帮忙看一下!”
“王主任,我家里阳台进水了,麻烦过来看看!”
挂断电话,王莉马上赶往居民家中查看渗水情况,联系物业共同商讨解决方法。“有困难,找王莉!”成了居民的共识。
王莉是建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也是公认的“铁娘子”,群众的知心人。从6月底开始,她每天都在外面巡查,“长湖里附近地势低洼,容易渍水,井盖、电线都可能导致安全隐患,这些都关乎到群众的安全,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处置。”
不管是在抗疫战场,还是在防汛一线,她一直都是社区的中坚力量,带好头,尽好职,给社区的其他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95后:从“职场小白”到社区骨干
“从军运会到疫情防控再到防汛减灾,武汉这两年的大事都被我赶上了!”何菁打趣道。何菁是一名95后,去年大学毕业她就怀揣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考入建华社区,成为了一名公共服务干事。
1月底疫情爆发,她加入防疫一线,连续100多天无休,没有任何怨言。在接到对口支援烂泥湖干堤时,她主动上堤巡视,“不会就现学,‘四必须、五部位、六注意’这些都是干货,好记又好用。”在堤上,她认真地向前辈们学习防汛知识。
为居民服务、保障军运会、参与防疫、投身防汛……现在的何菁已从一名初出校园的“职场小白”成长为社区的骨干力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从60后到95后,在危险面前从不退缩,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将群众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们勇担当、敢作为、能成事,用实际行动检验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
(通讯员程晶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