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文了解武汉经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

©原创 2022-08-06 19:49

车谷融媒8月6日讯 自2021年6月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以来,武汉经开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紧抓武汉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的契机,经过一年多建设,在构建区域教育数据治理体系、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减负增效、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以综合评价助推五育并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构建区域教育数据治理体系

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构建政企社新型协同关系,建成覆盖全区37所学校、4万多学生、3千多教师的“教、学、管、评、研”全场景智慧教育环境,搭建车谷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发区域数据洞察系统,形成个体“小数据”到区域“大数据”的汇聚。

目前,平台汇聚教学资源71万份,显示备课次数近91万次,授课次数36万次,师生课堂互动次数22万次,作业批改次数92万次……各类数据的汇聚,让全区各校教育教学应用情况有据可依,一目了然,为教育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抓手。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改造全区学校校园网、网络机房,升级班通设备、建设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室等;整合云端、区、校多级资源,启动区校本资源建设,建成各学科专题课程资源;基于“学区制”管理,打造基于不同学区的“空中教研”模式,通过专题讲座、网络研修、名师课堂、空中云课堂等方式,实现优质师资的辐射共享。

截至目前,全区依托AI教研平台已累计开展线上教研活动100余场。由武汉经开区教学研究部牵头组建了38个线上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员在网络空间围绕大单元教学、“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等内容持续开展教研活动,逐步缩短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落实区域教育减负增效

武汉经开区借助智能终端普及,积极落实中小学师生规模化减负增效。依托智慧课堂的应用,课堂教学向“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及时化、科学决策数据化”转型;通过智慧体育设备应用,帮助体育教师测试全班学生的静息心率与靶心率,课上实时显示,既保障了学生的运动量,又有效预防了运动风险;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和个性化作业应用,精准定位学生知识盲区,有效减少学生低效重复练习。

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专业的规模化测评报告反馈,全区89.36%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备课效率,75.8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课堂互动效率。

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

为助力区域高效、有序、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武汉经开区搭建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以丰富且具备学校特色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双减”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好,用心用情做好课后服务这场“营养餐”。

目前,武汉经开区课后服务管理平台提供200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个性化选择,借助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机构管理、课程管理、选课排课、授课巡课、评价监管、财务管理等过程管理。全区试点学校共8987名学生参与,三角湖小学参与率100%,实验小学参与率98.6%,新华小学参与率97.2%,课后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以综合评价助推五育并举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武汉经开区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中小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基于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区域五育数字资源中心,开发覆盖全学段、全年级主干课程知识图谱;并以五育发展为导向,组织各方专家资源,研制学生五育评价指标体系。

武汉经开区走出了一条体系化、高效化的智慧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区域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基于学生五育评价系统,各校开展德智体美劳等特色实践活动,记录学生的活动行为和成长轨迹,生成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校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实现个性化培养。

(通讯员 黄磊 )

【编辑:缑曼 审核:吕作璐】


101

车谷融媒8月6日讯 自2021年6月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教育规模化应用项目以来,武汉经开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紧抓武汉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的契机,经过一年多建设,在构建区域教育数据治理体系、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减负增效、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以综合评价助推五育并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构建区域教育数据治理体系

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构建政企社新型协同关系,建成覆盖全区37所学校、4万多学生、3千多教师的“教、学、管、评、研”全场景智慧教育环境,搭建车谷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发区域数据洞察系统,形成个体“小数据”到区域“大数据”的汇聚。

目前,平台汇聚教学资源71万份,显示备课次数近91万次,授课次数36万次,师生课堂互动次数22万次,作业批改次数92万次……各类数据的汇聚,让全区各校教育教学应用情况有据可依,一目了然,为教育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抓手。

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改造全区学校校园网、网络机房,升级班通设备、建设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室等;整合云端、区、校多级资源,启动区校本资源建设,建成各学科专题课程资源;基于“学区制”管理,打造基于不同学区的“空中教研”模式,通过专题讲座、网络研修、名师课堂、空中云课堂等方式,实现优质师资的辐射共享。

截至目前,全区依托AI教研平台已累计开展线上教研活动100余场。由武汉经开区教学研究部牵头组建了38个线上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员在网络空间围绕大单元教学、“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等内容持续开展教研活动,逐步缩短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落实区域教育减负增效

武汉经开区借助智能终端普及,积极落实中小学师生规模化减负增效。依托智慧课堂的应用,课堂教学向“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及时化、科学决策数据化”转型;通过智慧体育设备应用,帮助体育教师测试全班学生的静息心率与靶心率,课上实时显示,既保障了学生的运动量,又有效预防了运动风险;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和个性化作业应用,精准定位学生知识盲区,有效减少学生低效重复练习。

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专业的规模化测评报告反馈,全区89.36%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升备课效率,75.8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课堂互动效率。

提升课后延时服务水平

为助力区域高效、有序、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武汉经开区搭建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以丰富且具备学校特色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双减”工作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好,用心用情做好课后服务这场“营养餐”。

目前,武汉经开区课后服务管理平台提供200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个性化选择,借助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机构管理、课程管理、选课排课、授课巡课、评价监管、财务管理等过程管理。全区试点学校共8987名学生参与,三角湖小学参与率100%,实验小学参与率98.6%,新华小学参与率97.2%,课后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以综合评价助推五育并举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武汉经开区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中小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基于智慧教育平台,搭建区域五育数字资源中心,开发覆盖全学段、全年级主干课程知识图谱;并以五育发展为导向,组织各方专家资源,研制学生五育评价指标体系。

武汉经开区走出了一条体系化、高效化的智慧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区域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基于学生五育评价系统,各校开展德智体美劳等特色实践活动,记录学生的活动行为和成长轨迹,生成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校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实现个性化培养。

(通讯员 黄磊 )

【编辑:缑曼 审核:吕作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