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都融媒8月5日讯 东荆河畔,江水滚滚。20天来,区税务局防汛先锋突击队90余人顶着暴雨骄阳,24小时不间断巡查,护江河无碍,保大城无恙。
翁俊杰:战鼓未停 不胜不休
“战疫魔,慎终如始;斗洪魔,勇往直前!战场,从防疫一线到防汛一线。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关键时刻我要上!”翁俊杰默默地在日记里写上他的箴言。
从社区到大堤,从防疫到防汛,33岁的翁俊杰从来没有落下。汛期伊始,他就驻守在地处东荆河重要区域的王家寨村,这里长江水位高,容易倒灌。
巡堤时,年轻的翁俊杰总是主动选择较危险的背水面巡查。紧盯地面,看哪里潮湿、渗水,哪里有管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践行着自己当初入党时的宣言。
张东:以堤为家 绝不言退
“7月18日,又是一夜雷电暴雨……我们没有后退!”两小时巡堤换班后,张东写了这篇“战汛”日记。
头戴灯具,身着雨衣和反光背心,脚穿雨靴,双手持铁锹,每五人一组…… 作为小组长,张东不仅熟记“46553”巡堤关键点,还时常提醒组员发现问题尽早排除隐患是关键。
无论是黑夜时和狂风暴雨,张东从未放松每小时不间断巡查。
用竹竿戳戳,用脚踩踩,用铁锹探探,试探坡面堤脚是否有塌孔、裂缝。夹着风的雨点打在脸上,不透气的雨衣裹在身上,雨水汗水混在一起,雨靴不时陷入淤泥,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在大灾大难面前,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税务干部,这个时候就应该冲在一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张东说。
潘亮亮:迎难而上,淬炼无悔青春
标准的“95后”潘亮亮,疫情期间就参与了防控工作,虽然只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潘亮亮对防汛没有任何经验,甚至连游泳都不会。但汛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会就从头学。
上堤开始,潘亮亮就一步步跟着老师傅、同事学习判断暗流、防蚊避蛇、挖渠排水......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眼睛熬得红肿,累得弯下了腰,持续连续二十天的坚守,是挑战更是成长。
“我很荣幸成为了区局防汛突击队的一员。作为一名税务青年干部,更应该有所担当,直面困难,冲锋在前,让青春无悔。”潘亮亮说。
赵嘉炜:以汛为令,扛起使命担当
汛情刚至,赵嘉炜就主动报名参加区局防汛先锋队。来到通顺河堤上后,他跟着专家认真学习巡堤查险“五部位”、“六注意”、“五到”等要点,管漏、散浸等险情处置,迅速掌握了巡堤查险要点,积极投入到了日常巡堤的工作中。
作为年轻的“90”后党员,赵嘉炜总是主动要求多上夜班、巡查不好走的路段。他说:“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知道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全力以赴。坚决打赢防汛攻坚战!”
王晓祥:闻汛而动 守护万家灯火
疫情爆发高峰期,38岁的王晓祥正在老家休年假,得知武汉疫情,在飞机、铁路、公路等相继停运的情况下,他辗转回到武汉,主动报名参加区局值班、下沉社区。
汛期时,王晓祥又早早地收拾好行囊,做好了随时被调遣的准备。堤上,是数不清的蚊虫鼠蚁,从潮湿的梅雨天,到酷暑的三伏天,王晓祥始终坚守在大堤上,以堤为家,没有退缩。
“我从军在武汉,转业在武汉,武汉是我第二故乡,如母亲,母亲病了,我肯定要回来!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白衣天使前赴后继与病魔斗争,数万名干部在大堤上严防死守。”王晓祥说:“我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义不容辞。”
(实习记者马宁 通讯员刘艳军 王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