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村社共建 文化引路 打“夯”基层治理之基

©原创 2023-03-08 14:22

车谷融媒3月8日讯 3月6日下午,纱帽街通津村与廖家堡社区幸福相约农垦街文化广场,携手共庆“三八”,上演一台非遗文化大戏,以夯歌文化与打夯精神,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她”。

活动在激昂澎湃的威风锣鼓中拉开序幕,抑扬顿挫的快板《歌颂中国领路人》、催人奋进的舞蹈《中国梦》、娓娓动听的独唱《春光美》、欢快喜庆的腰鼓《欢聚一堂》、动感活力的广场舞《幸福中国一起走》、传统戏曲楚剧《二堂合子》、风趣幽默的民俗经典《跑旱船》等节目精彩纷呈,观众热情澎湃,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被誉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津夯歌》,实力压轴,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修渠打坝、夯基筑屋”,通过通津村10余名女性的精彩表演,完美呈现了一幅集体劳动的热闹景象。随着号子一起,巾帼女将们边打夯边唱歌,歌声夯声相互交织,节奏统一,一呼百应,气势恢宏,充分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精神风貌。表演者还随机应变,即兴编词,诙谐逗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听说有‘打夯’表演,我们闻讯赶来。五六十年代,修堤、打地基都靠人力,只要劳动号子一响,干劲就来了。”现场几位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通津夯歌流行于纱帽街通津村、东江村、江上村、陡埠村一带的沿长江片及周边地区,过去多见于固堤防洪和建筑屋基时打夯。目前,通津村成立“通津夯歌”传媒有限公司,以第四代传承人施绪斌、杨甫育、蒋正都等为主力,组建25人的“通津夯歌”表演团队。村里还腾出2000平方米的培训场所,开办传承人培训班,至今已培训了22人,更好地传承传播“通津夯歌”。

通津村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传承通津夯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兴村,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凝聚人心,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通讯员吴延虎 杨冬香)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

10

车谷融媒3月8日讯 3月6日下午,纱帽街通津村与廖家堡社区幸福相约农垦街文化广场,携手共庆“三八”,上演一台非遗文化大戏,以夯歌文化与打夯精神,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她”。

活动在激昂澎湃的威风锣鼓中拉开序幕,抑扬顿挫的快板《歌颂中国领路人》、催人奋进的舞蹈《中国梦》、娓娓动听的独唱《春光美》、欢快喜庆的腰鼓《欢聚一堂》、动感活力的广场舞《幸福中国一起走》、传统戏曲楚剧《二堂合子》、风趣幽默的民俗经典《跑旱船》等节目精彩纷呈,观众热情澎湃,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被誉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津夯歌》,实力压轴,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修渠打坝、夯基筑屋”,通过通津村10余名女性的精彩表演,完美呈现了一幅集体劳动的热闹景象。随着号子一起,巾帼女将们边打夯边唱歌,歌声夯声相互交织,节奏统一,一呼百应,气势恢宏,充分彰显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精神风貌。表演者还随机应变,即兴编词,诙谐逗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听说有‘打夯’表演,我们闻讯赶来。五六十年代,修堤、打地基都靠人力,只要劳动号子一响,干劲就来了。”现场几位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

通津夯歌流行于纱帽街通津村、东江村、江上村、陡埠村一带的沿长江片及周边地区,过去多见于固堤防洪和建筑屋基时打夯。目前,通津村成立“通津夯歌”传媒有限公司,以第四代传承人施绪斌、杨甫育、蒋正都等为主力,组建25人的“通津夯歌”表演团队。村里还腾出2000平方米的培训场所,开办传承人培训班,至今已培训了22人,更好地传承传播“通津夯歌”。

通津村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传承通津夯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兴村,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凝聚人心,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通讯员吴延虎 杨冬香)

【编辑:缑曼 审核:张敏 黄倩 姚子怡】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